马克思“类思维”视野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4-05-20 05:22
  当今人类面临各种挑战的根源在于,人类在思维方式上尚未完成从"物种思维"到"类思维"的深刻转变,人的"类本质"发展尚不够充分。马克思"类思维"中蕴含着思考和关注人类命运、追求人类解放的哲学旨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汲取马克思"类思维"哲学营养基础上,创造性地建构起具有时代性特质的理论构想和政策主张,不仅激活了马克思"类思维"的理论生命力,而且有力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转型和"类文明"的生成。"类文明"既不是排除世界多样文明而独立存在的文明形态,也不是将各类文明简单相加后形成的综合文明,更不是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的普世文明,而是在世界多种文明基于"类思维"展开的互动中形成的、与多样性文明并存的新型文明形态。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超越“物种思维”的“类思维”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类思维”特征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的“类文明”形态
    第一,以共利为基础。
    第二,以共识为纽带。
    第三,以共生为条件。
    第四,以互鉴为动力。



本文编号:3979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979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b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