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国化及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5 12:0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国化及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以全球化时代因和谐与冲突的张力失衡所凸显出来的和谐问题为基本出发点,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中国化阶段。探究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我国在各个领域存在的矛盾,并结合当前实际,探讨了消除这些矛盾的措施。 论文总体上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存在的理论依据与研究价值。目前中国社会发展处于一个临界点,使得和谐问题更加凸显。因此在当前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就显得非常必要,并且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过程。提出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社会观的研究和批判,得出了和谐社会归根结底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建国初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继而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最后到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中国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 第四部分,主要列举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我国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领域存在的矛盾,并结合当前实际对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第五部分,主要针对第四部分指出的矛盾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消除这些矛盾的措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和谐社会理论 中国化 进程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6
- 1.1 全球化背景下的和谐问题11-12
- 1.2 目前对和谐社会理论的研究综述12-13
- 1.3 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意义13-14
- 1.3.1 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理论意义13-14
- 1.3.2 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实践价值14
- 1.4 研究思路14
- 1.5 研究方法14-16
- 2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概述16-20
- 2.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谐社会思想的产生及形成16-18
- 2.2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18-20
- 2.2.1 人与自然的和谐18
- 2.2.2 人与社会的和谐18-19
- 2.2.3 人与人的和谐19-20
- 3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中国化进程20-36
- 3.1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开启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先河20-24
- 3.1.1 制定社会理想与实现步骤20-21
- 3.1.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保证就业21
- 3.1.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1
- 3.1.4 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积极维护社会稳定21-23
- 3.1.5 消灭官僚主义思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3-24
-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24-32
- 3.2.1 邓小平对社会建设的重要论断是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基础24-26
- 3.2.2 江泽民对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依据26-29
- 3.2.3 胡锦涛对和谐社会的重要论述是建成和谐社会的直接前提29-32
- 3.3 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打开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局面32-36
- 3.3.1 脚踏实地,制定整体规划布局,努力实现中国梦32-33
- 3.3.2 推进社会体制机制创新,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33
- 3.3.3 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3-34
- 3.3.4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34-36
- 4 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思考36-42
- 4.1 政治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及其成因36-37
- 4.1.1 政治体制和民主建设方面36
- 4.1.2 党风廉政建设方面36-37
- 4.2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及其成因37-38
- 4.2.1 城乡收入差异37
- 4.2.2 东西部收入差异37-38
- 4.3 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及其成因38-39
- 4.3.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不公正现象38
- 4.3.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道德滑坡现象38-39
- 4.4 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及其成因39-42
- 5 和谐社会理论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42-48
- 5.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42-43
- 5.1.1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42
- 5.1.2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奠定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42-43
- 5.2 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经济平衡健康发展43-44
- 5.2.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43-44
- 5.2.2 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44
- 5.3 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保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平衡发展44-46
- 5.3.1 贯彻公平正义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44-45
- 5.3.2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45-46
- 5.4 构建健康生态经济体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46-48
- 5.4.1 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6
- 5.4.2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原生态环境的保护46
- 5.4.3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营造环境保护社会氛围46-48
- 结语48-50
- 致谢50-52
- 参考文献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松林;论邓小平的小康社会蓝图[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王桂娟;;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梁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人本管理[J];学理论;2011年11期
4 刘林元;;和谐与矛盾[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05期
5 史艺军;论邓小平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02期
6 郑乐平;;浅析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青春岁月;2010年16期
7 汤一介;略论儒学的和谐观念[J];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03期
8 肖飞;;胡锦涛对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丰富和发展[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9 辛鑫;;马克思人本思想简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罗尚贤;论和谐社会与和生文明[J];学术研究;2004年11期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国化及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5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