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灌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列宁的灌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列宁灌输理论是指灌输客体(工人阶级)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和先进的政治意识的情况下,灌输主体(社会民主党人)采用科学方法启发其政治觉悟,引导其认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提高灌输客体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素养的一种方法与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列宁的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灌输法的理论支撑。但是,近些年,一些人对理论灌输教育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甚至否定。因此,阐明列宁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揭示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思想理论教育的指导作用,找出增强灌输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切入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梳理三个重要人物的灌输思想,即卡·考茨基、马克思、恩格斯的灌输思想,旨在说明卡·考茨基、马克思、恩格斯的灌输思想为列宁灌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二,论述列宁的灌输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即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组织领导的群众性的工人运动相对活跃,工人运动的分散性和自发性普遍存在,工人思想处于混乱状态,经济主义观点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占了上风这样的历史背景。第二章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从三个方面阐述列宁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其二是总结列宁灌输理论的精神实质,明确指出这一理论既是方法,又是原则,坚持“方法-原则论”。第三章,从列宁灌输理论的历史贡献及其时代局限性两方面对列宁的灌输理论进行评价。在历史贡献方面,阐述了列宁的灌输理论在进行思想宣传、革命实践乃至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分别从灌输主客体、内容、方法、环境四个方面指出了列宁灌输理论的时代局限性。第四章,分别从扩充灌输内容,转变灌输方法,改善灌输环境三个方面阐述列宁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列宁 灌输理论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21;D0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11
- 1. 研究意义8
- 2. 研究方法8
- 3. 研究现状8-10
- 4.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0
- 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10-11
- 1. 列宁灌输理论的理论渊源及提出的历史背景11-16
- 1.1 列宁灌输理论的理论渊源11-14
- 1.1.1 马克思、恩格斯初步提出“灌输思想”11-12
- 1.1.2 卡·考茨基初步论述“灌输思想”12-14
- 1.2 列宁灌输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14-16
- 2. 列宁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16-25
- 2.1 列宁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16-23
- 2.1.1 灌输的内容16-19
- 2.1.2 灌输的方法19-20
- 2.1.3 灌输的原则20-23
- 2.2 列宁灌输理论的精神实质23-25
- 3. 列宁灌输理论的历史评价25-35
- 3.1 列宁灌输理论的历史贡献25-29
- 3.1.1 列宁灌输理论对奠定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基础起到重要作用25-26
- 3.1.2 列宁灌输理论对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群众基础起到重要作用26-27
- 3.1.3 列宁灌输理论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起到奠定作用27-28
- 3.1.4 列宁灌输理论对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重要作用28-29
- 3.2 列宁灌输理论的时代局限性29-35
- 3.2.1 灌输主客体方面29-31
- 3.2.2 灌输内容方面31-32
- 3.2.3 灌输方法方面32-33
- 3.2.4 灌输环境方面33-35
- 4.列宁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35-43
- 4.1 扩充灌输内容,使灌输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灌输实效性35-39
- 4.2 转变灌输方法,激发灌输客体主动参与,有助于灌输目的的实现39-40
- 4.3 改善灌输环境,有助于增强灌输感染力40-43
- 结束语43-44
- 参考文献44-48
- 后记48-49
- 附录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玲玲;论“移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探索;2003年04期
2 李斌,王久渊;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稳定功能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唐红洁;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1期
4 林忠;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5 陈少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02期
6 梁颖;试论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王宏强;论公民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李幼斌,吴冬春;论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原则与要求[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谯远;对思想政治教育产品的经济学分析[J];河北学刊;2003年06期
10 郝文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功能[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3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林燕;陈玉民;;探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志军;;宽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理念[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9 段文灵;;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辩证[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10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国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夏文斌;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顾海良;从战略角度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以人为本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大连日报;2005年
5 记者 尹滨;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德州日报;2005年
6 管向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N];光明日报;2003年
7 李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N];光明日报;2004年
8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9 程天权;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王山;加强党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玮哲;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D];中南大学;2008年
2 刘兆军;“博客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D];复旦大学;2008年
3 赵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郭春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述评(1949-1957)[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强天;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阅读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丛琳;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8 曾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同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张艺昆;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初探[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孔北平;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特点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列宁的灌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0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60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