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及其当代观照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及其当代观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结合我国当下的社会实际和宗教现状,对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一方面,国内学术界对宗教社会功能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打着宗教的旗号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依旧存在。因此选题的实践意义体现在:站在批判审视宗教的立场和角度,引导群众正确地看待宗教;正确发挥宗教的社会作用,抵御极端思想和歪理邪说的侵袭,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建设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文革时期的若干方针限制了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贯彻执行,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的发展亟需加强引导,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在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的许多新观点亟需整合。该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重在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发展上。本文包括引言和正文两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评价、写作方法和研究思路。本文运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深入到特定的时代背景借以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产生发展的过程,在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内涵的基础上阐释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正文包括四章:第一章追溯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来源,了解西方宗教产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状况,力图做到站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思考其宗教观的形成。分析各个时期影响到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点的主要派别的思想和德国理论家的主张,客观合理地整合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直接和间接的理论来源。第二章纵向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形成和成熟。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文本,从孕育、形成和成熟的过程揭示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形成脉络。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宗教观对比来看,勾勒出完整全面的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第三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宗教观的丰富内涵,着重从本质、根源、发展规律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诠释其科学内涵。第四章着重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在中国的运用发展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对于党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团结各族同胞,维护国家统一,凝聚人心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本章尝试从中国共产党对宗教工作的态度和政策方针中探寻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现状。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 宗教观 社会功能 当代观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9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和评价9-10
- 第三节 写作方法10-12
-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理论溯源12-20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产生的历史背景12-14
-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思想来源14-20
-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形成和成熟20-27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孕育20-23
-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形成23-24
-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宗教观渐趋成熟24-27
-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宗教观的丰富内涵27-33
- 第一节 关于宗教的本质27-28
- 第二节 关于宗教存在的根源和发展规律28-29
- 第三节 关于宗教的社会功能29-30
- 第四节 关于宗教信仰的正确引导30-33
-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当代观照33-44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33-38
-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当代价值38-44
- 结语44-45
- 主要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以枫;早期共产党人的宗教观[J];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02期
2 戚甫娟;浅谈加强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观教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何其敏;宗教观教育的基本结构[J];中国宗教;2002年02期
4 邓国峰,龙妮娜;广西大学生宗教观调查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李仁质;从启蒙无神论到科学无神论的转变——论马克思主义对人本宗教观的继承与批判[J];求实;2003年10期
6 李仁质;从启蒙无神论到科学无神论的转变——论马克思主义对人本宗教观的继承与批判[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龚学增;论马列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8 李忠平;;李大钊的宗教观[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林伟健;;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宗教观的教育和引导[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钟志东;;马克思宗教观演变的逻辑轨迹[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梅良勇;魏瑞香;;瞿秋白的宗教观及其现实意义[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2 孙振玉;;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宗教观[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3 孙振玉;;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宗教观[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士菊;;以人为本与科学无神论的宗教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福雄;李红梅;;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A];新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新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马继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与党的先进性建设[A];青海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获奖论文集[C];2006年
7 冯今源;;试论周恩来的宗教观[A];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8年
8 周鹏生;;不同宗教信仰大学生对神的态度的实证研究[A];2012年甘肃省“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学术年会论文集粹[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 何其敏;宗教观应该提上社会教育日程[N];中国民族报;2007年
2 陈荣富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发展的四个阶段两次飞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记者 安普雪 杨舒淇;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是非观[N];海南报;2013年
4 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 加润国;“鸦片基石论”是对列宁宗教观的歪曲概括[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牟钟鉴;中国古代的民族观与宗教观[N];中国民族报;2006年
6 记者 达叶;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N];果洛报;2006年
7 龚学增;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N];学习时报;2003年
8 龚学增;李维汉的宗教观[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张践;儒家宗教观的形成及其特点[N];中国民族报;2006年
10 中共中央党校民族宗教理论教研室 龚学增;新世纪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新进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冬丽;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秦秋;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当代反思[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婕;列宁的宗教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2 黄杭;恩格斯宗教观及其当代价值浅论[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胡娜;毛泽东宗教观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赵越;马克思宗教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解轶鹏;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探微[D];外交学院;2016年
6 陈冬梅;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及其当代观照[D];安徽大学;2016年
7 宇恒伟;恩格斯宗教观简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穆悦欣;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及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9 姚杰;《,
本文编号:461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61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