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发展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尝试对《共产党宣言》(以下但凡提到该著作皆简称《宣言》)中的社会发展思想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全文分为五大部分:绪论部分作为本文的开篇,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主要概念的界定以及选题的创新点,这些都为本文后面章节的写作做了必要的铺垫。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宣言》中社会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首先对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社会发展思想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之上,论证《宣言》中的社会发展思想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发展思想之间的批判与继承关系,最终得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发展思想是《宣言》中的社会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的结论。第二章着重探讨了《宣言》中社会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本章以“两个必然”这一科学论断为起点,深入挖掘社会发展的趋势、动力和目的,最终得出了社会发展的归宿是共产主义的结论,马克思、恩格斯也将其视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最终价值取向。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宣言》中社会发展思想的基本特征,包括革命性与阶级性的结合、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结合等,对基本特征的深入理解,是我们全面把握其社会发展思想的必备条件第四章主要对《宣言》中的社会发展思想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既结合《宣言》中社会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阐明了其现实意义,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又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务必要坚持科学的态度来予以对待。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社会 社会发展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1;B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8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现状11-14
- 1.1.1 选题缘由11
- 1.1.2 研究现状11-14
- 1.2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14-16
- 1.2.1 研究意义14-15
- 1.2.2 研究方法15-16
- 1.3 主要概念的界定16-17
- 1.3.1 马克思的社会概念16
- 1.3.2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概念16-17
- 1.4 本文的创新点17-18
- 第一章 《宣言》中社会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18-27
- 1.1 圣西门的社会发展思想18-20
- 1.1.1 按劳分配思想18-19
- 1.1.2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思想19
- 1.1.3 “实业制度”思想19-20
- 1.2 傅立叶的社会发展思想20-22
- 1.2.1 按比例分配思想20-21
- 1.2.2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思想21
- 1.2.3 “法郎吉”思想21-22
- 1.3 欧文的社会发展思想22-24
- 1.3.1 社会分配思想22
- 1.3.2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思想22-23
- 1.3.3 “新和谐公社”思想23-24
- 1.4 本章小结24-27
- 第二章 《宣言》中社会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27-43
- 2.1 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两个必然”27-31
- 2.1.1 “两个必然”的哲学基础27-28
- 2.1.2 “两个必然”的主要内容28-30
- 2.1.3 “两个必然”的实现条件30-31
- 2.2 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全球化31-33
- 2.2.1 经济全球化31-32
- 2.2.2 政治全球化32
- 2.2.3 文化全球化32-33
- 2.3 社会发展的动力33-36
- 2.3.1 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33-34
- 2.3.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4-35
- 2.3.3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5-36
- 2.4 社会发展的目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6-39
- 2.4.1 个人自由发展与社会自由发展的含义36-37
- 2.4.2 个人自由发展与社会自由发展的关系37-38
- 2.4.3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38-39
- 2.5 社会发展的归宿:“自由人联合体”39-42
- 2.5.1 “自由人联合体”的特征39-40
- 2.5.2 “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条件40-41
- 2.5.3 “自由人联合体”体现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41-42
- 2.6 本章小结42-43
- 第三章 《宣言》中社会发展思想的基本特征43-48
- 3.1 革命性与阶级性的结合43-44
- 3.2 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结合44-45
- 3.3 实践性与发展性的结合45-46
- 3.4 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结合46-47
- 3.5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宣言》中社会发展思想评析48-54
- 4.1 《宣言》中社会发展思想的意义48-52
- 4.1.1 为我们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48-50
- 4.1.2 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50-51
- 4.1.3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51-52
- 4.2 《宣言》中社会发展思想的局限性52-53
- 4.2.1 暴力革命思想的局限性52-53
- 4.2.2 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局限性53
- 4.3 本章小结53-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60
- 致谢60-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洋;;个体在群体社会中自由全面发展的趋势——论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J];沧桑;2010年06期
2 甘永宗;;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理论及其当代性[J];理论导报;2012年08期
3 蒙木桂;;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概念的当代解读[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刘玉仙;丛大川;;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大人类观——从“国际人道主义”到全球自由人联合体[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周荫祖;新技术革命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横向考察上的“自由人联合体”之萌芽[J];青海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6 韩庆祥;关于马克恩“人的全面发展”涵义的商榷[J];哲学研究;1990年06期
7 赵学增;“公有制”经典理论评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8 张文木;社会主义所有制是互动协同的社会化系统[J];文史哲;1995年03期
9 甘林;怎样理解"自由人联合体"这个命题?——《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讲座》之十八[J];中华魂;2004年07期
10 焦星铭;;社会合作共同体——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理想的当代阐释[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柱;;第十八讲 怎样理解“自由人联合体”这个命题?[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2 谢维俭;;重新认识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3 谢维俭;;重新认识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田广研;对“自由人联合体”的再认识[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马俊峰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社会学学院;从虚假的共同体到自由人联合体——共同体概念的历史考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梁衡;在蒋巷村的共产主义猜想[N];新华日报;2010年
4 李连仲;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N];解放日报;2001年
5 资忠;马克思主义者的和谐社会理论[N];浙江日报;2005年
6 梁衡;一个中国乡村版的共产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高放;珍贵革命历史文献的生动展现[N];人民日报;2007年
8 上海社会科学院 徐觉哉;从恩格斯晚年的思想片断中得到启迪[N];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丰琰;人的公共性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6年
2 刘芳;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2 谷博;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东北大学;2013年
3 杨先春;《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发展思想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4 陈芸芳;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当代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岳家斌;“政治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6 吴志腾;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7 孙雅文;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8 李爽;论自由人的联合体—从康德到马克思[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9 方慧;试论马克思对现代国家的克服与超越[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10 晏正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视域下社区自治建设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发展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2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6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