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探析

发布时间:2017-06-22 16:00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权问题由来已久,它不仅是各国思想家和政治家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人权,顾名思义就是人的权利,是人作为人享有或应该享有的权利。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以及法律等多方面的内容,由于人权问题不仅仅是个复杂广泛的理论问题,而且还是具体的实践问题。人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断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不断对自身超越的一种实践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人权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在主体、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并且对发展中国家人权给予了广泛的关注。 中国政府和人民从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国际人权领域中的活动和国际人权建设,将人权的普遍性与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的特殊性相结合起来,接力探索,一以贯之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建设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更使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建设过程中,能够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分支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中国的人权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权理论,从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内容。人权问题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并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理论,才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真正出路所在。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研究,分为这样几个层次:一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二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的历程与经验;三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主要内容、内涵;四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文章就是根据这个线索划分为一个绪论,四个章节,一个小结。绪言,主要阐述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目的、意义;第一章,主要概述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内容;第二章,主要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人权思想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脉络和经验教训;第三章,是本文重点,主要阐述马克思人权理论中国化的主要内容、内涵、特征和实质;第四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人权 中国化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D08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4
  •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0
  • 二、研究现状10-12
  • (一)国外研究现状10-11
  • (二)国内研究现状11-12
  • (三)研究现状述评12
  •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2-14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概述14-19
  • 一、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产生背景14
  • 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主要内容14-19
  • (一)人权是历史的、社会的14-16
  • (二)人权是具体的、有阶级性的16
  • (三)人权是有一定的范围和限度的16-17
  • (四)人权是发展的、变化的17-19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脉络19-28
  • 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开创19-21
  • (一)毛泽东人权思想的产生20
  • (二)毛泽东的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20-21
  •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创新21-24
  • (一)邓小平人权思想的产生22
  • (二)邓小平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22-24
  • 三、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权理论的发展24-26
  • (一)江泽民人权思想的特点24
  • (二)江泽民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24-26
  • 四、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深化26-28
  • (一)胡锦涛人权思想的特点26
  • (二)胡锦涛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26-28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主要内容28-35
  • 一、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灵魂28-29
  • 二、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核心29
  • 三、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目标29-30
  • 四、和平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前提30
  • 五、经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基础30-31
  • 六、国际合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手段31-32
  • 七、健全司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保证32-33
  • 八、中共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关键33-35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的意义35-38
  • 一、理论意义35-36
  • 二、实践意义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2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42-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素亭,张允熠;中西人权观源流新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崔文志;略论中国人权事业的建设与发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敬志伟;;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启示[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罗敏;浅论人权概念[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5 孙强;;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视阈下的中国人权保障[J];创新;2011年01期

6 赵增田;李超;;现代人权的发展历程[J];法制与社会;2008年32期

7 孙茹;人权观察[J];国际资料信息;2003年02期

8 谷春德;;30年来的中国人权理论研究与创新[J];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02期

9 陈志尚;;人权新释[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陈佑武;;中国人权意识三十年发展回顾[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2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72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b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