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异同论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异同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时空条件,代表着不同的时代精神和阶级利益,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水平,执行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价值导向作用,因而具有性质上相异性。但这种相异性不能遮蔽它们之间的共同之点。如果认识不到这种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发展的内在原因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性根据。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是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建设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课题。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儒学 异同
【基金】:上海市教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点学科和中国传统思想研究基地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20年代的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相遇,既有相互碰撞,也有相互融合。如果我们把两者相比较,就会发现它们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进而也会发现有一些共同之点。认真探析一下这个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本质之异马克思主义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郑秀峰;中国金融结构调整的产业背景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沈亚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D];吉林大学;2004年
4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5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陈敏;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5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显平;;三十年来国内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述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钱t;;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科学发展观[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1期
3 白芳;;“问题意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建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4 游逊侨;;浅谈马克思的劳动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5 曹峰;;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重路径[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陈占安;;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4期
7 王卓;陈国娟;;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的剖析与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6期
8 白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机制探究[J];湘潮(下半月);2011年07期
9 韦礼;;马克思的实践观——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10 刘雯君;;马克思主义继承发展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J];华章;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总序[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2 侯树栋;;邓小平方法论简论[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王荣栓;;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初探[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4 黄楠森;;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A];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论集[C];2004年
5 谭贤伟;;战略领导论[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6 王江涛;;多元主义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7 丁士峰;丁静;;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想方法和领导方法——改革开放三十年党的领导活动经验研究[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武育香;;科学发展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新形态[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雨辰;;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关系[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学明;;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楠森;关于振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议[N];光明日报;2000年
2 ;研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N];光明日报;2000年
3 张绪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N];学习时报;2005年
4 梁周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发展[N];河南日报;2004年
5 梁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探索[N];湖北日报;2005年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困惑及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N];人民日报;2004年
8 张立波;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发展[N];光明日报;2003年
9 张琳;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创新[N];人民日报;2005年
10 刘小平;怎样才能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N];战士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邓伯军;《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研究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熊进;论马克思的时间概念[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包庚;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路向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蒋晓东;马克思实践观与杜威实践观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加友;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2 陆文文;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贡献[D];安徽大学;2012年
3 吴俊峰;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山西大学;2003年
4 陈小慧;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探讨[D];兰州大学;2009年
5 宋维金;毛泽东《实践论》新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姚木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军;马克思视野中的“现实生活世界”及其当代价值[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胡雪;朝鲜主体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9 黄朝忠;邓小平哲学观及其在温州的实践[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龙生;论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内在关联[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异同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1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9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