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化思想视阈下的新农村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17-06-28 03:04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文化思想视阈下的新农村道德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农村道德建设是艰巨长期的复杂工程。培育知识、技能、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兼具的新型农民及塑造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时代新风貌要求相适应的“乡风文明”,是新农村道德建设的终极目标和首要任务。新农村道德建设不是外在完全独立的工程,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三个方面互为推手且关联紧密的工程。新农村道德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应有之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举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新农村集农村的物质、精神、政治为一体,加强新农村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思想基础,是与新农村道德建设关联最为直接的方面。鉴于上述新农村道德建设的战略意义以及农村经改革开放30多年大潮洗礼所呈现出与毛泽东时代相互区别的道德新现象、道德新内容、道德新困境。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工作者,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和脱贫任务艰巨繁重,关注和调研新农村道德建设历史进程、总结新农村道德建设经验并从毛泽东文化思想中提炼探析当前新农村道德建设的路径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紧扣任务主题,以全新综合视角,详述新农村道德建设的深远意义,调查分析新农村道德建设现状和制约因素,探究毛泽东文化思想视域下新农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新农村道德建设须始终坚持并巩固党对新农村道德建设的领导权;繁荣农村经济政治及文化,奠定新农村道德建设坚实根基;建设新农村道德建设人才队伍,奠定新农村道德建设才智基础;农民是新农村道德建设的主体保障。
【关键词】:毛泽东 文化思想 新农村 道德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4;D42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0-16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2 本文研究出发点15-16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6-18
  • 1.3.1 研究思路16
  • 1.3.2 研究方法16-18
  • 第二章 毛泽东文化思想概述18-28
  • 2.1 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形成和内涵18-26
  • 2.1.1 毛泽东文化思想形成18-20
  • 2.1.2 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20-26
  • 2.2 毛泽东文化思想对新农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26-28
  • 第三章 新农村道德建设现状和战略地位28-44
  • 3.1 新农村道德建设现状28-40
  • 3.1.1 新农村道德建设现状调查分析28-34
  • 3.1.2 新农村道德建设影响因素分析34-40
  • 3.2 新农村道德建设的战略地位40-44
  • 3.2.1 新农村道德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应有之义40-41
  • 3.2.2 新农村道德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举措41
  • 3.2.3 新农村道德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41-44
  • 第四章 毛泽东文化思想指导下的新农村道德建设44-58
  • 4.1 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武装农村党组织44-47
  • 4.1.1 健全学习制度,强化农村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本领44-46
  • 4.1.2 构建反腐机制,创设“为人民服务”的法治基础46-47
  • 4.2 加强农村党组织对新农村道德建设的统领权47-49
  • 4.2.1 打造过硬的农村党组织队伍47-48
  • 4.2.2 强化农村党组织的领导48-49
  • 4.3 以经济、政治发展奠定新农村道德建设的良好基础49-53
  • 4.3.1 用“集体主义”经济形式夯实新农村道德建设经济基础49-51
  • 4.3.2 健全农村基层协商制度,夯实道德建设政治根基51-53
  • 4.4 培养新农村道德建设人才,,为新农村道德建设提供才智保障53-56
  • 4.4.1 增强农村道德楷模影响力53-54
  • 4.4.2 挖掘乡村文化能人的道德建设功能54-56
  • 4.5 提升农民素质,夯实新农村道德建设的主体基础56-58
  • 4.5.1 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56-57
  • 4.5.2 提升新生代农民群体素质57-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大建,韩莉萍;道德品质对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3年04期

2 常超;论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道德能力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3年04期

3 陈宇波;肖松;;关于加强村民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黄月细;;公民道德:道德建设制度化的视域探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刘丙元;;生活叙事:道德教育方式新取向[J];教学与管理;2007年01期

6 董海霞;;从宗教与道德的关联视角审理道德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21期

7 曹建芳;;公共生活与公民道德[J];才智;2012年35期

8 王静波;“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讨会综述[J];道德与文明;1994年02期

9 徐艳玲;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5年01期

10 刘武军,刘明贵;试论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J];天中学刊;199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华龙;;道德、公德与私德[A];风正帆悬第二集——道德建设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卢天赐;;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防范青少年犯罪的治本之策[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覃幼凌;;加快网络空间的公民道德建设步伐——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郝文清;;论手机道德[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徐斌;;教师应注重学生公民道德情感教育和培养[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石海红;;新形势下的社会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发展[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李多海;杨爱东;许世成;;家庭学校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韦启光;;道德建设在构筑贵州“精神高地”中的地位和作用[A];“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潘艳;;公民道德建设活动重在全社会参与[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思想》杂志总编辑 钱永祥;克服道德异化,恢复道德的生命力[N];东方早报;2012年

2 张尼 张哲 编译;学者建议严格审核候选校长道德品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记者 刘勇;大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伟大精神[N];江西日报;2013年

4 本报评论员;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法律支持与制度保障[N];法制日报;2003年

5 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夏伟东;公民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N];经济日报;2001年

6 赵建英;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道德建设[N];山西日报;2003年

7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祝谦;道德建设七题[N];新疆日报(汉);2001年

8 李培超;让高尚的道德回归生活、引领生活[N];光明日报;2006年

9 邓伟志;完善道德结构 提升道德境界[N];学习时报;2006年

10 田承坤;道德的本质与社会功能[N];本溪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邱德亮;论社会角色责任与角色道德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郑信军;道德敏感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易珉;企业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D];中南大学;2008年

5 高亚杰;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红静;大学生宽恕心理及其教育的实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阳红光;公安执法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琳琳;网络舆论伦理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侯玲玲;科学技术对道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吕小艺;面向生活的道德:现代西方“反理论”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王超;中小学校长道德领导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贾佩玲;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培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金炜;论高校体育的道德培养功能[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王远;孟子的道德情感主义探析[D];贵州大学;2015年

8 马艳艳;文化与道德的关系及道德建设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曹怡;道德同一性、思维抽象性水平对道德伪善的影响[D];宁波大学;2015年

10 王银妹;静宁县留守儿童道德养成机制创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文化思想视阈下的新农村道德建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2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492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b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