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的幸福本质与幸福构建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主义的幸福本质与幸福构建
【摘要】:坚持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才有正确的幸福理论,这是由于它的价值性与科学性得以有机统一的缘故。马克思主义不仅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异化、劳动过度与不足,以及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所造成的劳动人民的不幸,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而且对未来社会如何实现人民幸福作出了符合客观规律和具有实践价值的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幸福理论和幸福构建,使它具有超越其它一切理论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幸福 幸福理论 幸福悖论 幸福国家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一、从马克思主义看幸福的当代价值在风云变幻、矛盾丛生、发展与危机同在的新的21世纪,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揭示和认识幸福的马克思主义本质,都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从实践方面来看,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都直接或间接、自觉不自觉地以人民的幸福为目标。早在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江海全;;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陈湘舸;吴太贵;;“三城”问题:“三农”问题后的新问题[J];求索;2006年06期
3 孙秋鹏;;让人民切实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2期
4 李希光;顾小琛;;重庆梦与中国模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5期
5 舒展;;政治经济学中的人类发展经济学: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晓权;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D];吉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静波;何伟;;我国对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1期
2 陆翼;;论幸福政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7期
3 谭光辉;;幸福感符号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4 肖仲华;杨怀中;;若干经济热点背后的幸福观[J];江汉论坛;2011年06期
5 王学浩;;论过程思维方式下的幸福观[J];学理论;2012年17期
6 林孟清;;推动乡村建设运动:治理农村空心化的正确选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5期
7 马瑞丽;;马克思幸福观问题研究述评[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朱继东;;中国为何要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02期
9 禹新荣;陈湘舸;;对在目前条件下取消农业户口的质疑——兼论“新三农”和“三城”问题[J];探索;2008年01期
10 李俊桦;李一媛;方园;孙贵生;甘菊;吴甲林;田甜;;当代农村与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多样式调查研究——以桂林地区为例[J];神州;2012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树;;福祉经济学研究进展与国民福祉系统[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未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精神论纲[D];吉林大学;2012年
4 史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嬗变与建构[D];辽宁大学;2010年
5 翁琴雅;我国中学校长职业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任海燕;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彦君;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何磊;马克思的幸福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静;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的启示[D];华侨大学;2011年
4 龙峥奇;论企业哲学的幸福管理理念[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5 姚元军;以人为本视阈中我国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霍丽芳;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彭莎;关于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探析[D];西北大学;2009年
8 李琳;大学生幸福观教育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9 冯伟芳;通过服务管理帮助新居民尽快融入新环境[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陈璐;对幸福问题的哲学思考[D];新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健勇;不容乐观的工业化前景[J];读书;2004年07期
2 韩俊,崔传义,赵阳;巴西城市化过程中贫民窟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发展观察;2005年06期
3 李晓江;启蒙与遮蔽:论费尔巴哈宗教批判的二重性[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皮家胜;论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的[J];江汉论坛;2003年08期
5 段迎晖;;马克思经济学的人本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江淮论坛;2006年06期
6 谭崇台;论快速增长与“丰裕中贫困”[J];经济学动态;2002年11期
7 沈小波,林擎国;贫困范式的演变及其理论和政策意义[J];经济学家;2005年06期
8 张盾;伦理学的存在论基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9 何传启;忧患中国[J];w挛胖芸,
本文编号:516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16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