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07:18

  本文关键词:萨特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萨特 存在主义 马克思主义 历史观


【摘要】: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萨特的马克思主义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一个用小说和戏剧等文学形式来解释其政治哲学思想的独具有鲜明特色的哲学家。在萨特的克思主义中,历史观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其形成过程是一个存在主义不断趋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但是又是一个区别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首先,认识萨特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应该遵循从存在主义及其个人观到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再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认识过程。其次,萨特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主要体现在《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前进-逆溯法和辅助学科法。第三,萨特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根源是匮乏,个人实践是为了克服匮乏而进行的活动,它受到自然界和前人实践的共同制约。随着个人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人们会逐渐发生异化,这种异化既指人与其劳动的异化,又指人与其目的的异化。每个个人的实践都具有排斥他人实践的性质,但是在一定的压力之下人们也会形成集体,以集体实践的形式来对抗共同的敌人。集体实践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集体和集团,集团又可以分为融合集团、誓愿集团、制度集团。它们之间形成了人类实践的循环模式,最终使得萨特的思想陷入绝望之中。最后,历史的发展最终归于历史总体化。萨特认为辩证法就是总体化,因此又回归到了人对物质世界的能动作用上,萨特认为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异化现象,但是根据辩证法的要求人类历史的发展终归还是会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人的作用终究会占据历史发展的上风,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萨特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重新强调了个人的作用,对于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因素进行了一定的强调,并且针对苏联教条的、僵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一定的批判作用,在理论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一定的否定。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萨特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重塑成了一个充满个人特殊性,充斥着众多的偶然性和唯心主义因素,以及因萨特本身的阶级局限性造成的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保留性,这些根本性的差导致萨特把存在主义融入到马克思主义中的尝试一步步走向了失败。
【关键词】:萨特 存在主义 马克思主义 历史观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一、选题意义7-8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8-11
  • 三、论文的研究内容11-13
  •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萨特从存在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14-27
  • 一、走向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缘起14-23
  • (一) 二战后欧洲的不稳定状态14-15
  • (二) 存在主义发展的理论启发15-17
  • (三) 萨特思想中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一致性因素17-21
  • (四)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当时的发展现实21-23
  • 二、萨特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评价23-25
  • (一) “马克思主义仍是不可被超越的”23-24
  • (二)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存在问题24-25
  • 三、萨特把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的尝试25-27
  • 第二章 萨特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主要内容27-42
  • 一、萨特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研究方法27-30
  • (一) 前进—逆溯法27-28
  • (二) 辅助学科法28-30
  • 二、萨特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逻辑梳理30-39
  • (一) “匮乏”是历史发展的根源30-34
  • (二) 个体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具体实施34-35
  • (三) 群体实践是从个人走向历史的方式35-37
  • (四) 惰性-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困境37-39
  • 三、萨特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一种“人学辩证法”39-42
  • (一) 人学辩证法39-40
  • (二) 辩证法就是整体化的活动40-41
  • (三) 个人整体化与历史整体化41-42
  • 第三章 萨特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评析42-47
  • 一、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历史观42-43
  • (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局部吸收42
  • (二) 历史观中人的作用的部分吸收42-43
  • (三) 人的生存和延续成为历史发展的根源43
  • 二、历史发展中的偶然性占据主要地位43-44
  • (一) 使历史更加具有偶然性43-44
  • (二) 为人的自由牺牲必然性44
  • 三、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融合”障碍重重44-47
  • (一) 个人自由推动历史发展44-45
  • (二) 经济活动与异化现象相伴而生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志军,姜玉洪;作为偶然性存在的人——论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前提[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2 任琳;苏百义;;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人学理论及启示[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张康之;萨特的“总体化”概念[J];求索;1997年05期

4 张康之;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模式[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5年03期

5 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评析[J];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01期

6 张一兵;萨特:前进—逆溯的方法——《辩证理性批判》解读[J];学习与探索;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国华;开启“地狱”之门[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52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52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b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