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23:1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研究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人民福祉,更关乎民族未来。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专门或系统地研究过生态问题,但是在他们的著作中却以一种“隐微”的方式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理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找生态危机的发生根源与机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就具有重要意义。而本文的目的就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文本解读,进一步厘清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并运用它分析当代中国的生态问题,得到可能的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作了简要地说明,试图系统地综述国内外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和当代中国生态问题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部分着重讨论存在论意义上的生态思想。马克思通过解读“对象性关系”的内涵及其发生机理,着重说明人的对象性活动对自然的任何改变,除了确证人类的本质力量外,最终会反过来影响人类自身的存在。因此,我们应该立足现实,坚持对象性活动原则,从现实的社会运动出发应对生态危机。 第二部分着重讨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意义上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以人的实践为基础的自然观,阐述了自然规律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制约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进而强调了共产主义运动是生态文明的最终出路。 第三部分试图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比较系统地梳理,阐述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问题的具体分析。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生态问题及其本质——物质变换的断裂;解决生态问题的出路则在于合理地调节与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 第四部分主要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分析当代中国生态问题的原因及出路。这里,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思考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问题。最后指出我们可以选择的最佳出路是在发展经济和生态保护之间谋求一种动态的平衡。 结语部分简要地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强调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同时指出了不足。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 生态思想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2;A81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7
- 引言7-16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7
- 1. 选题背景7
- 2. 选题意义7
- (二) 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7-14
- 1. 国内研究现状7-11
- 2. 国外研究现状11-14
- 3. 研究总体评价14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4-15
- 1. 研究思路14
- 2. 研究方法14-15
- (四)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15-16
- 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5
- 2. 研究的创新之处15-16
- 一、对象性关系的生态向度16-25
- (一) 自然界的“对象性”考察16-19
- (二)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19-22
- (三) 对象性关系的破坏及其修复原则22-25
- 二、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生态意蕴25-35
- (一) “自然辩证法”25-27
- (二) 人与自然内在的统一27-28
- (三) “人化自然”的生态意蕴28-32
- (四) 共产主义作为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双重回归32-35
-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35-45
- (一) 现象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揭露35-38
- (二) 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断裂的批判38-42
- (三) 合理有效地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42-45
- 四、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与启示45-54
- (一) 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45-48
- (二)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48-50
- (三) 生态文明之“形而上学”取径50-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8
- 后记58-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俊达;何峻;;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启迪[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李生;;论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思想的当代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徐民华;;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4 陈学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处于改革开放新起点上的中国的现实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李崇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6 李昭新;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生态维度[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7 詹真荣;周志万;;“中国模式”还是“中国道路”——关于近年来中国道路问题研究综述[J];观察与思考;2013年03期
8 潘岳;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源是我们扭曲的发展观[J];环境保护;2005年06期
9 刘思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态经济的根本特征与基本矛盾[J];广西社会科学;1988年04期
10 谷炜江;;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J];经济纵横;2011年12期
,本文编号:555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55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