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异化劳动与生态危机
发布时间:2017-07-26 06:18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异化劳动与生态危机
【摘要】:劳动概念,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它最初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得到理论表达,而后又在黑格尔那里被提升到了哲学高度,由此黑格尔也首次发现并理解社会现实。在黑格尔那里,劳动又进一步被精神化、抽象化,最终成为形而上学之本质。这种对劳动概念的精神性阐述成为后来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指出国民经济学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它以之为前提的劳动是一种一般的抽象的劳动,而并非是能真实地反映劳动者真实劳动状况的感性活动。于是他针对一般劳动以之为前提的那个在现代形而上学体系内部被遮蔽的东西,即私有制展开了颠覆性批判。并由此提出了“异化劳动”的理论,产生了四个规定性内涵,即人与他的劳动产品、他的生产活动、类本质和其他人的关系相异化。本文主要通过阐释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进而分析异化劳动是如何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如何一步步地加重了生态危机,揭示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异化劳动,试图为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在当代,生态危机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空前紧张。从发生学的角度上看,人与自然的矛盾追根究底实际上是人与资本的矛盾,意味着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其实是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因此,借鉴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生态社会主义的角度,能够我们从宏观的社会体制上提供理论和现实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要尝试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层面提出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只有实现了异化劳动的扬弃才能走向生态劳动。这才是生态危机最终的解决之道。当代中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研究发掘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精神内涵和独特价值,进而总结其现代启示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劳动 异化劳动 人与自然 生态社会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7
- 第一章 从劳动到异化劳动17-26
- 1.1. 劳动思想的渊源17-19
- 1.1.1 古代西方的劳动观念17-18
- 1.1.2 黑格尔的劳动思想18-19
- 1.2 马克思异化劳动的提出19-22
- 1.2.1 “异化劳动”概念的内涵19-20
- 1.2.2 分工与劳动异化20-22
- 1.3 异化劳动的内容22-26
- 1.3.1 工人对劳动产品的异化22-23
- 1.3.2 工人与劳动本身的异化23
- 1.3.3 工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23-24
- 1.3.4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24-26
- 第二章 异化劳动与生态危机的关系26-34
- 2.1. 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加剧人对自然的掠夺26-27
- 2.1.1 人的劳动以自然提供的物质资料为基础26-27
- 2.1.2 外部自然界是维持工人肉体生存的手段27
- 2.2 人与劳动本身的异化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27-29
- 2.2.1 对劳动的剥削造成对环境的破坏28
- 2.2.2 对资本的无限追求导致对自然的掠夺28-29
- 2.3 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加重了生态危机29-31
- 2.3.1 人的盲目劳动造成自然主体性的消失30
- 2.3.2 异化的劳动引起自然的异化30-31
- 2.4 人与人关系的异化造成人对自然的支配31-34
- 2.4.1 有产者对无产者的剥削和掠夺32
- 2.4.2 “被动的”自然转变为“主动的”自然32-34
- 第三章 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34-41
- 3.1 扬弃异化劳动走向生态劳动34-36
- 3.1.1 异化劳动的扬弃34-35
- 3.1.2 劳动是一种物质变换过程35-36
- 3.2 扬弃私有制社会36-38
- 3.2.1 扬弃资本主义制度36-37
- 3.2.2 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社会37-38
- 3.3 人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38-41
- 3.3.1 人的自我实现即人的解放38-39
- 3.3.2 解放人才能解放自然39-41
- 尾言41-44
- 参考文献44-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邓志伟;;法兰克福学派生态危机论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2 龚亮;周平;;冲突——生态危机之根源[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1期
3 曹孟勤;欲望消费与生态危机[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默里·布克金;郇庆治;卢文娟;;走向一种生态社会[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5期
5 默里·布克金;郇庆治;周娜;;社会生态学导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陈食霖;;当代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评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6期
7 骆沙舟;“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论评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8 王世涛,燕宏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论析[J];哲学动态;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575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75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