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阶级镜像——赖特阶级理论研究中立场与逻辑的两次转变

发布时间:2017-07-26 22:07

  本文关键词:分析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阶级镜像——赖特阶级理论研究中立场与逻辑的两次转变


  更多相关文章: 赖特 阶级 阶层 剥削 分析马克思主义


【摘要】:赖特在阶级问题研究中经历过两次立场与逻辑的转变。最初以支配为中心对阶级进行了不成熟的探索,建立起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中期将马克思主义与韦伯主义相融合,在罗默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剥削理论;后来整合了多种阶级阶层研究思路,建构起一个综合性研究框架。多种立场的转变凸显了赖特思想的不彻底性,究其根源在于赖特重分析而轻综合、重微观而轻宏观的理论研究方式。其中期理论更富建树性,为学界做出突出贡献。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赖特 阶级 阶层 剥削 分析马克思主义
【分类号】:A81
【正文快照】: 赖特(Erik Olin Wright)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阶级理论独树一帜。为了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新中间阶级”定位的难题,赖特提出了“阶级关系中的矛盾定位”概念,指出可以把同一种阶级位置看作具有多重阶级特征的身份。同时,受到罗默“财富——剥削——阶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东尼·吉登斯 ,黄育馥;评《阶级、危机和国家》[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本文编号:578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78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0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