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发布时间:2017-07-27 13:25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更多相关文章: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主要成果 历史价值 当代启示


【摘要】: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推动者。他在领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即毛泽东民族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不仅体现在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理论的发展,还体现在对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的发展,包括: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民族平等和团结的理论、民族发展繁荣的理论、民族识别理论和民族消亡理论等,这些理论成果及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考察可以发现,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有其客观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对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新民族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国内各民族获得解放,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关系的理解。建国初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族识别,毛泽东发展了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识别理论,按照这一理论进行的民族识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各少数民族恢复了自己的族称和民族身份。为使各族人民彻底摆脱民族压迫,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又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一贯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平等团结思想贯穿毛泽东民族理论思想的始终,他提出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目标,,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了平等团结的关系,另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并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不仅促进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也有利于中国的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为其他国家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认为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要正确的解决好中国的民族问题,就需要以史为鉴,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天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妥善解决好中国当代的民族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主要成果 历史价值 当代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41;D63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4
  • (一) 选题依据8
  • (二) 文献综述8-13
  •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3-14
  • 第一章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14-25
  • (一)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时代背景14-18
  • 1. 近代各民族迫切要求实现民族解放14-15
  • 2. 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实践15-16
  • 3. 建国后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16-17
  • 4.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17-18
  • (二)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8-25
  • 1.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进程的萌芽期(1919—1938)18-21
  • 2.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进程的形成期(1938—1949)21-22
  • 3.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进程的成熟期(1949—1956)22-23
  • 4.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进程的深化期(1956—1976)23-25
  • 第二章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主要成果25-39
  • (一) 民族区域自治理论25-28
  • 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25-26
  • 2.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内容和特色26-27
  • 3.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27
  • 4.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27-28
  • (二) 民族平等和团结理论28-31
  • 1. 着重强调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平等权利28-29
  • 2. 将民族平等原则法律化29-30
  • 3. 提出正确处理民族内部矛盾30
  • 4. 尊重各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30-31
  • (三) 民族发展繁荣理论31-34
  • 1. 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根据31-32
  • 2. 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任务32-33
  • 3. 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的措施33-34
  • (四) 民族识别理论34-36
  • 1. 民族识别工作的任务34
  • 2. 民族识别的原则34-35
  • 3. 对民族定义的科学界定35-36
  • (五) 民族消亡理论36-39
  • 1. 民族消亡的必然性36-37
  • 2. 民族消亡与民族融合的关系37
  • 3. 民族消亡的长期性37-39
  • 第三章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39-49
  • (一)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理论贡献39-42
  • 1. 由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到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识别理论39-40
  • 2. 科学地揭示了民族消亡与阶级、国家消亡的关系40
  • 3. 深化了对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关系的理解40-41
  • 4. 明确阐明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41-42
  • (二)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价值42-45
  • 1. 与各民族结成统一战线促进了革命战争的胜利42-43
  • 2. 与各民族结成平等团结的关系促进了中国的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43
  • 3. 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3-44
  • 4. 为世界其他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44-45
  • (三)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当代启示45-49
  • 1.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民族问题发展规律45
  • 2.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民族理论创新45-46
  • 3. 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指导民族工作实践46-47
  • 4. 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47-48
  • 5.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48-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4
  • 在校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及艺术作品等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静;白云芳;;浅谈毛泽东的民族观[J];党史文苑;2006年12期

2 龚永辉;苏宁;;民族史观:耗散、协同、超循环——中央“12条”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之二[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戈柳;试论毛泽东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思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4 郝时远;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地位[J];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5 罗维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党的民族工作[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6 陈国新;毛泽东民族理论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J];学术探索;2000年06期

7 张炯;谈民族院校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的教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8 王连芳;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联合团结──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云南民族工作[J];云南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本文编号:581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81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5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