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2017-07-28 22:06

  本文关键词: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发展道路


  更多相关文章: 人类学 三形态说 亚细亚所有制 卡夫丁峡谷 中国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在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探讨中,交织着两条不同的线索:一条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另一条是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及人类学的研究。正是在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包含着两个不同的维度:一个是欧洲社会形态演化的维度:氏族公社、亚细亚所有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所有制、未来共产主义所有制;另一个是东方社会形态演化的维度:氏族公社、亚细亚所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未来共产主义所有制。马克思东方社会形态演化的理论是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关键词】人类学 三形态说 亚细亚所有制 卡夫丁峡谷 中国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金】: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09AZD008)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不久前,中国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短短30多年时间里,为什么中国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换言之,中国发展道路取得成功的理论依据究竟是什么?深入的研究启示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深藏于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9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栋峡;;“当代形态社会主义”的现实性出场——“卡夫丁峡谷”问题的三个维度及其当代价值[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王海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历史通途[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6期

3 刘芳;;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卡夫丁峡谷”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J];福建党史月刊;2009年20期

4 王薇;;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基础——对马克思“跨越峡谷”思想在中国实践中的思考[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吴海江;;“中国模式”的实质、普适性及未来挑战[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6 陈新汉;徐竣焕;;从共和国历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9期

7 李景源;;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发展道路[J];前进论坛;2010年10期

8 李景源;;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发展道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05期

9 宋晓敏;;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阶段[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黄义玲;;中国发展道路的哲学探索——川渝哲学界中国发展道路与发展方式转变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J];企业文明;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章亮;;社会主义新路线图的形成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2 阎志民;;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3 吴桂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杰出贡献[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4 杨长鑫;;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罗文东;;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6 张艳涛;;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初论[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7 陈志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推进人学建设和发展[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8 张保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桂珍;桑维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肖枫;;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战略的形成及其跨世纪的特点[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西立;中国发展道路的传统文化动因[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中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中国发展道路的成功实践和辉煌成就[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3 庞元正;从实践检验的阶段性看中国发展道路[N];学习时报;2010年

4 记者 郑健 实习记者 阮冰莹;纵论当代中国发展道路[N];潮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陈静;海内外专家聚焦中国发展道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周春水;卡夫丁峡谷问题认识纠偏[N];社会科学报;2000年

7 杨龙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新政治经济视角下的比较政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理 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特征[N];经济参考报;2002年

9 黄迪民 李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里程碑[N];陕西日报;2003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梁强;“梅普”能否逾越“卡夫丁峡谷”?[N];中国经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宋萌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分析与现实趋势[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春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郑国瑞;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传海;中国社会主义路径走向的民族文化解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索海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与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鲍雪松;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积淀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与中国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杜保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于建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文楷;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2 孙佳妮;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再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3 邓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本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玲;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晓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6 刘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中的政府与市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潘t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安徽大学;2002年

8 张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历史进程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10 冯永龙;马恩世界历史理论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86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86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1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