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前史形态——试论马克思恩格斯1833—1844年的批评理论

发布时间:2017-07-30 23:15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前史形态——试论马克思恩格斯1833—1844年的批评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批评理论 前史形态 苏联化 西马化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1833年至1844年8月时期的文学创作与评论活动,不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前史形态",而且还是其他五种批评形态的基础。国外相关研究经历了萌芽与胚胎、形成和发展、反思和深化三大阶段;国内相关研究经历了"苏联化"和"西马化"两大阶段。学界对马克思的相关研究主要存在梅林式的"狭义化"与维塞尔式的"扩大化"两种倾向,对恩格斯的相关研究主要存在卢卡奇等的"有意拔高"与德梅兹等的"无端贬损"两种倾向。我们必须结合历史与现实两种语境加强对该问题的整体性研究。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批评理论 前史形态 苏联化 西马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规划项目“马克思恩格斯(1844年8月28日之前)的批评理论”(2014010203)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时至今日,面对浩如烟海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相关研究文献,我们对任何问题的关注都极有可能陷入某一既定理论范式的牢笼。从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这一问题出发,我们发现:国内外以往的诸多研究倾向将马克思恩格斯1844年以后的相关批评思想与实践即 “初始形态”① 作为马克思主义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宝全;;略谈对马克思青年时代诗歌的评价[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岸瑛;关于“乌托邦”内涵及概念演变的考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胡河宁;;组织传播早期研究中的批判学派[J];今传媒;2011年02期

3 李胜清;;意识形态文论实践性研究的语境辨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肖建华;论阿多尔诺对审美主体性的开掘[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张静静;;阿多诺《美学理论》的形成及其历史命运[J];长江学术;2009年01期

6 马友平;古典与现代的交融——对本雅明“美”的独特含义的解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颜岩;;拉康“他者”理论及其现代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8 马友平;;批评即展现——本雅明艺术批评思想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阴志科;阚文文;;文化研究:一种批判的乌托邦[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胡翼青;;美国传播学传统学派形成的学理探究[J];当代传播;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殷晓蓉;;传播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冲突及其后果[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韦路;严燕蓉;;媒介:讯息还是权力?——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再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吴晓明;;现代性批判与“启蒙的辩证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乔国强;;用异端向正统挑战的阿多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5 单军;;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关于建筑地区性研究的几点再思考[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年

6 许勇为;;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特征与局限[A];文化建设的价值自觉——全国“文化建设与价值自觉”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3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4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朝普;青年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D];复旦大学;2011年

6 刘国胜;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武汉大学;2011年

7 向美霞;媒体转型期音乐广播生产[D];复旦大学;2010年

8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红娟;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比较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朱荣建;“否定的辩证法”核心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安典礼;未竟的批判[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鹏;弗兰茨·纽曼和奥托·基希海默早期的法律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贾真;道格拉斯·凯尔纳消费文化批判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徐亚平;重思马克思的批判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晨;西方当代受众理论批判[D];新疆大学;2011年

9 李s,

本文编号:596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596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3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