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政党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7-08-04 08:06
本文关键词:论邓小平的政党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邓小平 政党思想 党群关系 党政关系 执政党
【摘要】:邓小平的政党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邓小平在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我国特殊国情的情况下,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马列主义的政党观为理论基础,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政党学说。邓小平的政党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在对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的问题上,他认为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历史任务的工具,党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坚决抵制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尾巴主义,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对党与政权的关系的探索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分为两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探索主要针对个别现象,指出要反对“以党代政”、“以党治国”,反对“官僚主义”和“领导者个人包办、个人专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其探索更加系统和全面,重点论述了要解决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进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其中党政分开是关键。在执政党的建设方面,邓小平认为要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四个方面的建设去努力。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政党思想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密切党群关系,实践群众路线,都需要这一理论的指导。同时,邓小平所提出的政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观点,为我们当前从制度建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邓小平 政党思想 党群关系 党政关系 执政党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引言8-14
- 1.1 选题的来源和意义8-9
- 1.1.1 选题的来源8
- 1.1.2 选题的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9-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12-13
- 1.3.1 论文的思路和方法12
-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12-13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13-14
- 第2章 邓小平的政党思想的形成背景和理论基础14-20
- 2.1 邓小平的政党思想的形成背景14-17
- 2.1.1 对世情的准确把握14-15
- 2.1.2 对复杂国情的全面认识15-16
- 2.1.3 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自身状况的清醒认识16-17
- 2.2 邓小平政党思想的理论基础17-20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党学说17-18
- 2.2.2 列宁的政党学说18-19
- 2.2.3 毛泽东的政党思想19-20
- 第3章 邓小平关于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的深刻阐释20-25
- 3.1 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历史任务的工具20-21
- 3.2 共产党要时刻接受人民的监督21
- 3.3 既要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又要抵制尾巴主义21-22
- 3.4 党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2-25
- 3.4.1 坚持和丰富党的群众观点23-24
- 3.4.2 继承和弘扬党的群众路线24-25
- 第4章 邓小平关于党与政权的关系的探索25-30
- 4.1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初步探索25-27
- 4.1.1 反对“以党代政”、“以党治国”,坚持党对政权的监督和指导25-26
- 4.1.2 反对“官僚主义”和“领导者个人包办、个人专断”26-27
- 4.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深入探索27-30
- 4.2.1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27
- 4.2.2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27-28
- 4.2.3 党政分开是党政领导体制改革的关键28-30
- 第5章 执政党建设途径的新探索30-35
- 5.1 完善党的三大传统建设30-33
- 5.1.1 党的思想建设30-31
- 5.1.2 党的组织建设31-32
- 5.1.3 党的作风建设32-33
- 5.2 强调党的制度建设33-35
- 5.2.1 坚持基本制度和完善根本制度33-34
- 5.2.2 建立健全基本制度34-35
- 第6章 邓小平政党思想的现实意义35-41
- 6.1 对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具有指导作用35-36
- 6.1.1 加强学习,提高反腐拒变的能力35-36
- 6.1.2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36
- 6.2 在新形势下,对密切党群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6-38
- 6.2.1 坚持群众路线,,树立“工具”和“公仆”的服务意识37
- 6.2.2 党员干部要接受群众的监督37-38
- 6.3 为制度建党提供了理论指导38-41
- 6.3.1 建立健全党内的学习制度、调查研究制度38-39
- 6.3.2 建立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机制39
- 6.3.3 建立党员“不能贪”、“不敢贪”的制度和机制39-40
- 6.3.4 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40-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5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45
本文编号:618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1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