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
本文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
更多相关文章: 精神生活 历史唯物主义 现代性 马克思恩格斯 生活问题 时代精神 生活世界 自然主义 物质生活 现代西方哲学
【摘要】:正精神生活是一种人类生活的基本维度,是人类生命获得意义和价值的重要的生活样式,也是人的存在本质、价值追求、文化教养乃至一个民族或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表征。伴随着席卷全球的现代化浪潮和时代精神的转变,精神生活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的焦点问题之一。反思人类精神生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
【关键词】: 精神生活 历史唯物主义 现代性 马克思恩格斯 生活问题 时代精神 生活世界 自然主义 物质生活 现代西方哲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精神生活的物化问题及其批判”(编号09YJC720007)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1B058)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A811;B03
【正文快照】: 精神生活是一种人类生活的基本维度,是人类生命获得意义和价值的重要的生活样式,也是人的存在本质、价值追求、文化教养乃至一个民族或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表征。伴随着席卷全球的现代化浪潮和时代精神的转变,精神生活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的焦点问题之一。反思人类精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10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10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凤云;;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范畴[J];学术交流;1987年06期
2 石天杰;;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3 彭继红;;简论生活方式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6年S1期
4 何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J];理论界;2010年12期
5 陈荣富;;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问题[J];学术月刊;1982年02期
6 丁克全;;论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定义——兼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并列的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7 张一兵;青年卢卡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J];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8 周文文;从发展观视角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9 吴苑华;;重建语境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下)——从卢卡奇到哈贝马斯[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刘连强;;论“世界观”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丰子义;;从人学视角看历史唯物主义[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艳妹;;统筹城乡发展的哲学底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马蓥伯;;第一讲 常讲常新的课题[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4 戴生岐;;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陕西省2010年马克思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宋德勇;路日亮;;试论人学视域下“现实的个人”[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宝玲;;从劳动异化到科技异化——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关于异化理论的历史关联与差异[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7 李雯雯;赵华朋;高礼增;;浅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人的自由的关系[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8 荀春荣;;第二讲 沿袭了几千年的唯心史观[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9 李光远;;自私是人的本性吗?[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10 谭培文;;从以人为本阐发的几种关系反思其科学规定[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鹏;一篇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性的讲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刘福森;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N];光明日报;2007年
3 张雯雯;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形态[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黄g,
本文编号:666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66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