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马克思的三种模式——我国理论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探索及我们的新见解
本文关键词:解读马克思的三种模式——我国理论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探索及我们的新见解
更多相关文章: 解读马克思 模式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西解马 以苏解马 以马解马
【摘要】: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三派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提出六点新见:《手稿》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顶点论、不成熟论、起点论三种基本观点;导致三种观点的是三种不同的解读模式:"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以苏解马"的解读模式、"以马解马"的解读模式;在版本结构上应当区分出相对独立的"第四手稿"或"哲学手稿";《手稿》的深层哲学主线是从异化观走向实践观;《手稿》的哲学底蕴可以称之为新唯物主义实践观论纲;《手稿》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创新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解读马克思 模式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西解马 以苏解马 以马解马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一、建国以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概况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或《手稿》)自1932年首次公开出版以来,引起了哲学、政治、经济、美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广泛研究和持久争论。《1844年手稿》的思想主题、哲学精髓及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晓明;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探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韩立新;;《巴黎手稿》的文献学研究及其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1期
3 张奎良;哲学革命变革的源头和对“历史之谜”的解答——纪念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0周年[J];现代哲学;2004年01期
4 衣俊卿;马克思思想:人之存在的文化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5 俞吾金;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视角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陈祥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论人的本质[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陈静;;他者伦理视域中的当代人际和谐建设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张达;;反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7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立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和日本学界对广松版的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芸芸;;弗洛姆《马克思论人》对马克思的人学解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2 余汉熙;马克思恩格斯论革命和建设都必须有本国的特点[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3 冯洁,刘尧;现代企业职工教育管理评估方法研究[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4 赵国强;论中国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开展区际司法协助的模式[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5 申庆涛;管理模式和方式创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武丽娜,卢杰;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在成人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吴玉宗,王治安;当前中国政府行为模式初探[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4期
8 徐佩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问题新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9 张慧杰;浅谈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J];山东经济;2001年05期
10 吴志成;中国行政体制发展的模式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仕明;张瑞;宋道全;;企业管理“人格化”模式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李亦军;杨桂甲;;完善稻麦供种体系 探索统一供种模式[A];论中国种子工程——全国种子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张学文;蔡健;;关于拓宽专业口径的几点思考[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王会清;方天纵;李翠文;;蓟县五百户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莹莹;;学生品德心理结构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蔡广林;韦化;;网格计算及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初探[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李俊华;;环境会计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8 蔡东联;;营养治疗小组在营养治疗中的作用[A];2006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宋国君;宋宇;;国家级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一般模式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王然;;中国旅游大区域整合的特征与模式研究[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若 木;上海海关:助联想集团VMI模式成功运作[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2 记者 杜秋英;解析“天津模式”[N];金融时报;2005年
3 卢亮;工作时间安排模式的发展趋势及运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吕志强 通讯员 董玉山;德清支行与“四合一”模式[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5 欧阳昌佩;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天龙模式”[N];贵州日报;2006年
6 王珊邋龚卓;“万家丽模式”实惠千万家[N];湖南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邵中兵 陈张书;洞庭湖畔崛起的“常德模式”[N];湖南经济报;2006年
8 王亮;危险的“贴牌自主”模式[N];经济观察报;2006年
9 苏莉邋通讯员 郑斌宾 陈朵灵;希望工程资助贫困学子31.5万名[N];湖南日报;2007年
10 于文江邋张和力 万双;求解“净月模式”[N];吉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恩来;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文清;西部产业集群发展因素及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李平;我国企业智力资本开发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6 王海勤;中国石油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张小红;智力资本及其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8 王欢苗;企业社区关系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李涛;矿业权二级市场建设模式与交易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吴前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与模式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凤英;高中英语逆向教学模式[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盛耘;市场经济条件下陕西省环保产业推动模式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周姥,
本文编号:668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6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