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选举思想及其启示——关于选举性质、民主条件、选举结果和选举意义

发布时间:2017-08-16 10:34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的选举思想及其启示——关于选举性质、民主条件、选举结果和选举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选举 民主 阶级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欧洲选举实践的观察和分析,论述了选举的性质、实现民主的条件、选举的结果和意义的思想。强调选举是一种政治形式,其性质取决于它产生的经济基础。在阶级社会里,选举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选举要实现民主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民主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普遍、直接、平等、秘密选举的原则。普选权的结果取决于具体的国情。选举的意义是具体的、历史的和变化的。马克思、恩格斯的选举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选举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选举 民主 阶级
【基金】:2012年度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南京公推直选后的相关配套制度跟进研究”(12Y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那时的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还处于上升阶段,各种政治制度还处于形成和完善中。与此同时,由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加深,欧洲出现工人运动的浪潮。在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的工人运动以及法国革命期间,各国相继出现不同性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俞可平;;马克思论民主的一般概念、普遍价值和共同形式[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3期

2 张涛;;马克思的民主观及其当代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5期

3 崔恒;陈君;;历史批判与制度重建——马克思恩格斯选举思想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剑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之路[J];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12期

2 刘洁;李运兰;陈佩华;袁国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及其传输[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3 杨贺男;吕途;;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初论[J];法治研究;2011年11期

4 郭丽兰;;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创新[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5 左乐平;;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治民主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李永洪;李敏;;民主:价值形态与制度形态的统一体——对民主概念的再思考[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郭秀平;;全部问题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兼与黄牧航老师商榷[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年03期

8 欧阳康;陈仕平;;马克思民主思想及对当前中国民主建设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4期

9 王晨艳;;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当代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10 左乐平;王仕国;;实践哲学视阈下的政治活动与政治价值之考察[J];求实;2009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义程;公共产品民主型供给模式的理论建构[D];苏州大学;2008年

2 顾相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姚华平;国家与社会互动:我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路径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田志亮;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尹鸿雁;中国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施向峰;现代政治道德的内在理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高勇泽;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晓丹;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洋;论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发展的有机统一:从马克思到邓小平[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艳龙;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2 张德全;柏拉图城邦学说与马克思国家学说之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虹君;马克思的民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李华;从村民自治看民主政治在苏南乡村社会的发展[D];江南大学;2008年

5 温士兴;罗莎·卢森堡民主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陈宏娟;论马克思的民主思想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李彩霞;中国式民主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叶高飞;马克思实践的民主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马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李文光;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及其实践[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诚;陈云云;;论邓小平的发展民主思想[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08期

2 辛艺玲;;探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认清的几个问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3 严家栋;;民主是改革的前提与保证——对于从拨乱反正到全面改革过程中的一条基本经验的认识[J];党政论坛;1986年10期

4 张亮;;重温列宁晚年行政文化思想[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年01期

5 张世和;有阶级社会与阶级社会辩义[J];社会主义研究;1988年01期

6 张广智;;培养民主意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前沿;2006年10期

7 马娟娟;孙一峰;;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再思考——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有感[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8 纵瑞华;应该如何理解作为阶级社会发展动力的“阶级斗争”[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9 董岗彪;韩泽栋;;《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转向[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年11期

10 孙亮;;“经济主义政治模式”语境中的“阶级”概念——一种政治哲学解读的尝试[J];阅江学刊;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荀春荣;;第九讲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革命性和科学性完美结合的典范[A];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C];2006年

2 麦佶妍;;民主执政: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马莹伯;;人性问题探索[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4 唐凯麟;王泽应;;毛泽东伦理思想论要[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5 尹道军;;公民参与及其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吴东生;张凤仙;;“天下为公”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论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渊源及其特点[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7 苗伟东;;毛泽东的党内民主思想论析[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8 王光;;毛泽东民族文艺观[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祝学文;陶欢英;;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诸要素分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蒋伏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改伟;《宣言》核心思想研究的主要观点[N];北京日报;2008年

2 ;西拉村先进性教育求突破[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3 尹晓利;有效保障党员的权利是保障党员先进性的基本条件[N];丹东日报;2006年

4 杨德成;领导干部如何保持先进性[N];连云港日报;2006年

5 经盛志;践行“三个代表”要发扬党内民主[N];解放军报;2001年

6 张石;论“三个代表”的世界观方法论特征[N];光明日报;2002年

7 杨金海;恩格斯晚年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N];学习时报;2001年

8 谭用发(作者单位:巢湖市委组织部);农村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三要”[N];巢湖日报;2006年

9 丁云梅 刘金霞;坚持四带头 彰显先进性[N];廊坊日报;2006年

10 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十项长效机制[N];组织人事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付科;当代中国政权稳定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蔡翥;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10年

3 王兰芳;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凤敏;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民主执政目标下党的执政方式[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07年

2 杨晓伟;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基本特点[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3 牛丽丽;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王娜;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与弱势群体利益表达[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5 白海燕;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理论及其价值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蔡杭州;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传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需要的思想及其相关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史艳艳;列宁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郝春英;马克思正义思想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胡悦;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82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82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2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