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平等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16 14:05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平等思想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毛泽东 平等 社会主义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如两极分化逐渐明显,地区、行业收入差距日渐拉大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对平等的诉求更加强烈。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容覆盖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其中,社会层面中的平等理念尤为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打破阶层固化,真正实现社会平等,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做了不少探索。当前,梳理和研究毛泽东平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从毛泽东平等思想的理论渊源入手,分析毛泽东平等思想的形成过程,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毛泽东平等思想以及实践分别做了详细的论述。然后,对毛泽东平等思想的实质内涵和理论特色进行总结与归纳。毛泽东平等思想的实质内涵主要包括:通过民主政治制度保证人民政治权利平等,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人民的收入分配平等,通过“双百方针”保证人民文化交流的平等权利,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保证人民医疗、就业以及教育等权利的平等。毛泽东平等思想的理论特色体现为: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结合、效率与公平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最后,通过对毛泽东平等思想正反两方面的客观评价,提炼出毛泽东平等思想对当代构建平等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实现平等必须首先发展生产力,没有先进的生产力作为基础,平等就是空谈就是伪平等;第二,实现平等必须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平等就是形式的而不是实质的;第三,实现平等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坚决抵制腐败,官僚主义和腐败是导致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毛泽东 平等 社会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3
  • 第1章 绪论13-23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3-14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4-20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4-18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8-20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20-21
  • 1.4 创新及不足21-23
  • 第2章 毛泽东平等思想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23-32
  • 2.1 我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平等思想的思想渊源23-29
  • 2.1.1 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家的平等思想23-24
  • 2.1.2 我国古代农民阶级的平等思想24-25
  • 2.1.3 我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25-27
  • 2.1.4 外国早期思想家的平等观27-29
  • 2.2 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平等思想的理论基础29-31
  • 2.3 小结31-32
  • 第3章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的平等思想32-45
  • 3.1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毛泽东的平等思想32-34
  • 3.1.1 朴素的平等价值取向32-33
  • 3.1.2 推崇自我价值和崇尚独立自由的人格平等33
  • 3.1.3 反对强权对民族不平等的抗议33-34
  • 3.1.4 大同社会理想的追求34
  • 3.2 大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平等思想34-36
  • 3.3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平等思想36-38
  • 3.3.1 建立以平分土地为核心的土地分配方法36-37
  • 3.3.2 以武装形式建立政权,实现人民政治平等37-38
  • 3.3.3 推广教育,发展文化平等38
  • 3.4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平等思想38-41
  • 3.4.1 调整经济平等政策,为抗战提供物质保障39-40
  • 3.4.2 加强民主政治,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40
  • 3.4.3 普及以抗战为核心的文化教育40-41
  • 3.5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平等思想41-44
  • 3.5.1 公平分配土地财产,建立人民平等地位41-42
  • 3.5.2 建立联合政府,实现民主政治42-43
  • 3.5.3 发展大众文化,促进党风建设43-44
  • 3.6 小结44-45
  • 第4章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平等思想45-57
  • 4.1 建国后毛泽东的经济平等思想45-47
  • 4.1.1 以公有制来代替我国传统小农经济45-46
  • 4.1.2 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改革保障公有制的实行46-47
  • 4.1.3 毛泽东经济平等思想的意义与影响47
  • 4.2 建国后毛泽东的政治平等思想47-50
  • 4.2.1 “人民民主”是毛泽东平等思想的核心47-48
  • 4.2.2 以人民代表大会等民主制度来保证人民权利48-49
  • 4.2.3 毛泽东政治平等思想的意义与影响49-50
  • 4.3 建国后毛泽东的文化平等思想50-52
  • 4.3.1 破除封建,解放思想50-51
  • 4.3.2 平衡教育资源,落实双百方针51-52
  • 4.3.3 毛泽东文化平等思想的影响和意义52
  • 4.4 建国后毛泽东的社会平等思想52-55
  • 4.4.1 民族平等和身份平等是实现社会平等的前提52-53
  • 4.4.2 构建民主制度保障社会平等53-54
  • 4.4.3 毛泽东社会平等思想的意义和影响54-55
  • 4.5 毛泽东平等思想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平等的有机统一55-56
  • 4.6 小结56-57
  • 第5章 毛泽东平等思想的实质内涵与理论特色57-64
  • 5.1 毛泽东平等思想的实质内涵57-60
  • 5.1.1 以民主政治制度保障人民权利的平等57-58
  • 5.1.2 以公有制保障人民收入分配的平等58
  • 5.1.3 以“双百”方针解放人民思想上的枷锁58-59
  • 5.1.4 加强社会保障,促进教育、就业、医疗等机会平等59-60
  • 5.2 毛泽东平等思想的理论特色60-63
  • 5.2.1 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结合60
  • 5.2.2 效率与公平相结合60-62
  • 5.2.3 动态和静态相结合62
  • 5.2.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62-63
  • 5.3 小结63-64
  • 第6章 毛泽东平等思想的历史局限以及当代价值64-73
  • 6.1 毛泽东平等思想的历史局限64-67
  • 6.1.1 没有把“生产力水平决定平等的实现水平”的观点贯彻到底64-65
  • 6.1.2 对公有制的理解出现偏差,追求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65-66
  • 6.1.3 分配方式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色彩66-67
  • 6.2 毛泽东平等思想的当代价值67-72
  • 6.2.1 毛泽东平等思想的理论价值67-69
  • 6.2.2 毛泽东平等思想的现实价值69-72
  • 6.3 小结72-73
  • 结论与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昌余;;毛泽东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从《学生之工作》到《五七指示》[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周鹏;;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价值观的共同性简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赖亦明;柴定红;;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平等观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4 周新华;;毛泽东党建思想述论——加强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建设的思想[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李丽;;毛泽东人生价值观的基本取向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杨蓉;;毛泽东的天下大同理想社会主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苏昌强;;从毛泽东刘少奇关于群众关系的论述看当今人民主体价值的确定[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黎建军;;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政党观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9 张宏韬;庞海云;;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再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10 刘睿;;毛泽东关于资产阶级问题的理论探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683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683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3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