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与战略选择
发布时间:2017-08-22 16:05
本文关键词: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与战略选择
【摘要】: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这一科学理论作为“根本工作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群众路线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的理论渊源也十分深厚,它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也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了群众路线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有益的经验。本文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认真分析“群众”的概念和“群众路线”的概念。然后分析群众路线虽然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和实践着的智慧结晶,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思想结晶,但它有两个来源,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群众观。之后通过对群众路线的发展逻辑进行梳理,找出以下发展逻辑:从鸦片战争开始国内各界关于救亡图存的论争中、在道路选择的问题上看群众与革命的关系;从各个革命时期的文件和著作中发现并整理党的领导集体在探索群众路线中所创造的理论与实践;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过程中对群众路线的发展与探索。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表现出了各种各样新的问题。在建国六十多年以后,社会阶层、利益格局发生变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蓬勃发展,党和群众的关系随着时代的特点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通过对党的群众路线与建设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党的群众路线和网络社会发展,,党的群众路线与社会阶层多元化,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转型,通过以上四点的研究,为下一步如何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敲响了警钟,为了使群众路线这一法宝的优势发挥的更大,党必须直面这些挑战和机遇,必须把群众路线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只有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不断的发展创新,才能切实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充分满足。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是新时期保证群众路线贯彻的策略研究。首先研究通过制度建设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提出群众路线制度建设的具体方法:一是健全党员干部同群众的联系制度;二是健全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三是规范决策过程;另外就是通过作风建设保障群众路线的贯彻,提出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的方法:一是完善奖惩机制;二是加强监督监察;三是加强个人素质和理论修养。
【关键词】: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制度建设 作风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5
- 一、 选题理由9
- 二、 研究意义9-10
- (一) 理论意义9-10
- (二) 实践意义10
- 三、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0-13
- (一) 关于群众路线的相关理论和特点的研究11-12
- (二) 关于坚持群众路线面临问题的研究12
- (三) 关于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对策研究12-13
- 四、 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思路13-14
- 五、 研究的主要困难14-15
- 第一章 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概述15-25
- 一、 群众路线的内涵及理论渊源15-22
- (一) 群众的概念15-16
- (二) 群众路线的概念16-22
- 二、 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22-25
- (一)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22
- (二) 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优势22-25
- 第二章 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轨迹25-35
- 一、 改革开放以前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25-29
- (一) 中国革命主体的再认识25-26
- (二) 从实践到理论26-27
- (三) 从革命到治理27-28
- (四) 群众路线思想的曲折28-29
- 二、 改革开放之后群众路线的理论与探索29-35
- (一) 邓小平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29-31
- (二) 江泽民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31-32
- (三) 胡锦涛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32-33
- (四) 习近平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33-35
- 第三章 从当下视野看“群众路线”35-39
- 一、 党的群众路线与建设中国特色民主政治35
- 二、 党的群众路线和网络社会发展35-36
- 三、 党的群众路线与社会阶层多元化36-37
- 四、 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转型37-39
- 第四章 新时期保证群众路线贯彻的策略研究39-43
- 一、 通过制度建设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39-41
- (一) 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建设的意义39
- (二) 群众路线制度建设的具体方法39-41
- 二、 通过作风建设保障群众路线的贯彻41-43
- (一)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41
- (二) 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41-43
- 结束语43-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金云;;合法性与政府权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2 郑利平;;探索坚持群众路线的新机制[J];党建;2008年06期
3 周全华;;群众路线新透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4 方涛;;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方法——基于中国共产党92年奋斗历程的历史考察[J];观察与思考;2013年08期
5 戴安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及其机制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6 汪谦干;;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郭宪波;刘艳玲;;加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体制机制建设[J];发展;2014年01期
8 刘景钊;;群众路线在民主政治建设语境中的时代内容[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毕春;;试论邓小平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贡献[J];理论界;2006年04期
10 王峰;;网络问政: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课题[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本文编号:720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2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