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群众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意义
本文关键词:恩格斯群众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是其先进性的重要标志。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者,他的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恩格斯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系统地研究恩格斯群众观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和阐释恩格斯群众观的基本内容,揭示它的当代价值,对于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于我们当前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考察了恩格斯群众观的理论渊源。恩格斯的群众观思想就是在对前人思想的扬弃中形成的。本章节是通过对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及其代表鲍威尔以及费尔巴哈思想的研究,来理清恩格斯群众观产生的理论渊源。第二章阐述了恩格斯群众观的形成过程。主要是根据时代背景和恩格斯的著作来研究他的思想发展轨迹,阐述了恩格斯群众观的萌芽、探索、形成和进一步完善这四个阶段。第三章论述了恩格斯群众观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生活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成果的享有者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四章探讨了研究恩格斯群众观的当代意义。主要是从理论和现实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理论上,研究恩格斯群众观有助于深化对唯物史观的创新,对于我党当前群众路线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在现实实践中,研究恩格斯群众观有助于提高政府服务群众的工作效率,有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助于加快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恩格斯 群众观 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3
- 1.1 选题缘由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0-11
- 1.3.1 研究目标10
- 1.3.2 研究内容10-11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1
-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11
- 1.4.1 文献研究法11
- 1.4.2 比较法11
- 1.4.3 综合法11
- 1.5 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11-13
- 1.5.1 预期研究成果11
- 1.5.2 创新点11-13
- 第2章 恩格斯群众观的理论渊源13-20
- 2.1 黑格尔14-16
- 2.1.1 精神和思维是创造一切的源泉15
- 2.1.2 人是生命与自然,社会和上帝的联系纽带15-16
- 2.1.3“贱民”的行动是无理性的16
- 2.2 布鲁诺·鲍威尔及其青年黑格尔派16-18
- 2.2.1 自我意识是创造一切的基础16-17
- 2.2.2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消极力量17-18
- 2.3 费尔巴哈18-20
- 2.3.1 宗教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18
- 2.3.2 人的产生和生存依赖自然界18-20
- 第3章 恩格斯群众观的形成过程20-31
- 3.1 恩格斯群众观的萌芽20-23
- 3.1.1 不来梅时期20-21
- 3.1.2 柏林时期21-23
- 3.2 恩格斯群众观的探索23-26
- 3.2.1《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人民群众的劳动能创造财富23-24
- 3.2.2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群众的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24-26
- 3.3 恩格斯群众观的形成26-29
- 3.3.1 《神圣家族》:人民群众创造了一切26-27
- 3.3.2 《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群众应当有权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27-28
- 3.3.3 《共产党宣言》28-29
- 3.4 恩格斯群众观的进一步完善29-31
- 第4章 恩格斯群众观的主要内容31-39
- 4.1 人民群众是历史生活的创造者31-34
- 4.1.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1-32
- 4.1.2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2-34
- 4.2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34-36
- 4.2.1 人民群众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34-35
- 4.2.2 人民群众可以推动社会变革的发展35-36
- 4.3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成果的享有者36-39
- 第5章 研究恩格斯群众观的当代价值39-46
- 5.1 研究恩格斯群众观的理论意义:有助于深化对唯物史观的创新39-41
- 5.2 研究恩格斯群众观的现实意义41-46
- 5.2.1 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助于提高政府服务群众的工作效率41-43
- 5.2.2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43
- 5.2.3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梦43-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峰;;《神圣家族》的群众史观及其现实意义[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邓秋菊;;解析恩格斯早期政治经济学批判——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12期
3 李毓章;论鲍威尔宗教批判的特色——对《基督教真相》一书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4 沈亚生;;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直观——重读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J];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11期
5 文丽红;;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历史演进[J];才智;2013年24期
6 李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7 田云鹤;;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J];传承;2013年13期
8 钟民;试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J];河北学刊;1990年04期
9 聂惠;;人与自然伦理关系解读——重读《费尔巴哈》[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10 衣芳;王爱玲;;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本清源和与时俱进[J];理论学刊;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廖言;[N];人民日报;2011年
2 云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顾问 赵绍敏;[N];云南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丽君;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与发展[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2 冯德楠;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36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36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