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哲学 现代性理论 当代意义 价值取向 现代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 现代化 人类文明进步 理性批判 后现代主义
【摘要】: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现代性理论 当代意义 价值取向 现代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 现代化 人类文明进步 理性批判 后现代主义
【分类号】:A811.6
【正文快照】: 欧阳康在《江海学刊》第2006年第1期上撰文《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提出,对于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问题的诸多不同看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性问题的复杂性,也反映了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态度具有一定的多面性。正如有学者曾指出的,马克思既是现代性的产儿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湘平;;“唯一的”“历史科学”的合法性辩护——兼评五种对马克思学说的称谓[J];学术研究;2010年01期
2 孔扬;吴友军;;论马克思对神学本体论的批判与超越[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2期
3 尚小华;;马克思关系范畴研究综述[J];理论界;2010年02期
4 杜建丽;;马克思自然观研究综述[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赵琼;;对传统哲学的超越——阿尔都塞论青年马克思[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6 王建锋;;论马克思“现实的人”产生的理论嬗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马中英;王晓宁;;“以人为本”的发展哲学底蕴[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黄平;;科学发展、中国道路与社区重建[J];理论视野;2010年02期
9 李艳梅;李冬梅;;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的最后旨归——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再解读[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年01期
10 苗启明;;马克思的双重历史任务与双重“问题域”[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德华;;社会现实:来自奥尔曼的观点[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2 冯玉珍;;怎样思想与研究西方哲学和中国当代思想文化[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徐会中;;在西方哲学史的背景下看马克思的“历史第一前提理论”[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陶富源;;马克思辩证哲学革命的路径[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5 聂锦芳;;近年来国内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回顾与省思[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6 刘世文;;从“实践”范畴的存在论意义看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中国化[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猛;;2007年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节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张文喜;;从过程哲学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读派莫莱的《马克思和怀特海:过程、辩证法和资本主义批判》[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10 安启念;;2007年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节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安启念;“马克思学”在中国:从冷落到热捧[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章启群;关于我国哲学教育的几点思考[N];科学时报;2010年
3 吴鲁;对马克思哲学遗产的一次深入解读[N];学习时报;2010年
4 王时中 南开大学哲学系;科莱蒂批判黑格尔式马克思主义的康德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辽宁大学 宋伟;后现代主义并未超出马克思理论视域[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许晓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研究范式[N];人民日报;2009年
7 仰海峰;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义[N];学习时报;2009年
8 孙亮;简评《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N];光明日报;2009年
9 景俊青 张红军 杨洋;人才航母这样打造[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李潇潇;“马克思哲学论坛”的发展历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敦广;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伟;马克思的自由概念[D];南开大学;2009年
3 胡颖峰;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与“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孙云龙;“生活”的发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9年
5 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王海英;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统观[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红章;概念框架与思想解读[D];吉林大学;2008年
8 马庆;多元论下的本真性理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卞绍斌;现代性视域中马克思的“社会”概念[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兴章;感性存在与感性解放[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厚明;基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和谐企业构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冲;马克思理论对近代人道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09年
3 周丹;马克思语境下的“现代性”概念[D];吉林大学;2009年
4 于秀玲;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哲学解读及其当代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戴炜;启蒙之惑——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李梅;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袁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生存论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石文学;现实历史的观念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张志刚;马克思存在概念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田小华;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本体论意义[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62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624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