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奠基之作
本文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奠基之作
更多相关文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主义观点 唯心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摘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德意志意识形态》所实现的重大理论变革的意义,必须深刻领会"第一章"副标题即"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的真实意蕴。在首要的意义上,这一对立宣示的是阐明历史的两种方法论的对立。其中,德国"唯心主义观点"以"精神性活动"高于"物质性活动"为前提,并坚持从"精神性活动"出发阐明人类历史,实为考察历史的"思辨方法",其所提供的只能是"意识的空话";而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观点"则以"物质性活动"高于"精神性活动"为前提,坚持从"物质性活动"出发阐明历史,实为符合现实生活实际的考察方法,其所提供的则是"真正的知识"。两种阐明历史的方法论对立造成了"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与"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对立。
【作者单位】: 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主义观点 唯心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外学者历史唯物主义观的理解史研究”(11AZX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苏东唯物史观的发展逻辑研究”(13CZX014)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人们普遍认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但对于其到底为何种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却未能做出有效的阐释。在惯常的理解中,人们坚持按照本体论的哲学范式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即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仍然是
【参考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孙正聿;[N];光明日报;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善林;黄志斌;任雪萍;;工程管理中的辩证思维[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2期
2 李艳;;对普世价值的文化态度[J];长白学刊;2012年06期
3 郑永廷;;论社会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4 段先义;;论学校体育的观念改革与方向[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16期
5 朱世龙;沈永福;;论道德意志教育的基本原则[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6 王晓丽;朱秋卫;;量刑规范化之“刑”的规范化[J];金陵法律评论;2015年01期
7 魏宁海;;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与方法的思考[J];前沿;2012年01期
8 庞守兴;;从“学”到“术”:教育学理论的实践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09期
9 邢鸿飞;许根宏;;基于中国社会问题的法社会学研究范式[J];学术界;2010年06期
10 孙国友;李江;;我国体育法学理论类型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永建;政府结构变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顾相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杰;中国武术与日本武道之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方;;人——实践——历史——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读[J];南方论刊;2008年11期
2 赵德江;胡海波;;意识形态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意识形态的历史考察[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3 席华娟;;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与交往关系的解读[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8期
4 袁明琴;;读《德意志意识形态》[J];群文天地;2011年18期
5 聂锦芳;;重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价值[J];学习与探索;2012年04期
6 张丽;;透过实践看自然与历史——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中共铜仁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7 张丽;;透过实践看自然与历史——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8 张丽;;透过实践看自然与历史——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理论建设;2012年04期
9 程芳;;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思想的认识[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11期
10 郝立丽;张明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幸福意蕴初解[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森;;《德意志意识形态》与人的全面发展[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贾东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史上闪光的经典——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60周年[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薛秀军;;分工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语境中的考察[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曾凡跃;;论《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的个体思想及其独特视角[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贾东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史上闪光的经典——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60周年[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6 孙云龙;;《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Leben概念中译名评议[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熊进;;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共产主义概念——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相关论述的比较来看[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马天俊;;马克思世界观的二元性——读《资本论》[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思孝;;回到马克思——马列文论学习札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纵横;中日学者对话《德意志意识形态》[N];光明日报;2010年
2 孙达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德意志意识形态》基本原理的当代意义[N];学习时报;2010年
3 北京大学 聂锦芳;唯物史观并未止步于《德意志意识形态》[N];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特约记者 蔺庆春;《德意志意识形态》电子版“第一编辑稿”公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聂锦芳;《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文本学研究的视野内[N];光明日报;2006年
6 本版编辑 魏小萍 聂锦芳 韩立新;聚焦《德意志意识形态》[N];光明日报;2006年
7 韩立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8 ;一种新历史观的诞生[N];东方早报;2012年
9 李春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在历史迷雾中探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张立波;“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伯军;《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研究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孙云龙;“生活”的发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粟虎;《德意志意识形态》权利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的出场路径[D];河南大学;2010年
3 张芳;《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伦理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晓s,
本文编号:764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648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