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几个问题再探讨

发布时间:2017-09-05 02:00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几个问题再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苏联模式 经济体制改革 徐俊 经济运行模式 管理体制 试错 有效性检验 城市化发展道路 管理经验 自我发展


【摘要】:正徐俊忠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毛泽东率先发起了对于苏联模式的反思,并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线。在体制上,他反对照抄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强调要进行新的"路线创造"。虽然在"路线创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挫折,但是不断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响亮先声和重要思想资源;在国家管理体制上,提出要大胆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经验,并以"虚君共和"的构想去配置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这为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和方向;在经济运行模式上,毛泽东主张科学认识商品生产,
【关键词】苏联模式;经济体制改革;徐俊;经济运行模式;管理体制;试错;有效性检验;城市化发展道路;管理经验;自我发展;
【分类号】:A841
【正文快照】: 徐俊忠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毛泽东率先发起了对于苏联模式的反思,并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线。在体制上,他反对照抄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强调要进行新的“路线创造”。虽然在“路线创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挫折,但是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萍;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吴云;邓小平理论与当代社会主义运动[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吴恩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苏联模式”关系析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08期

4 谢韬;;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为什么失败[J];同舟共进;2007年11期

5 秦正为;;十月革命的当代审视——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邓立;;国家崛起模式的理论与历史分析——以苏联模式与美国模式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7 张富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前提性问题[J];桂海论丛;2009年03期

8 孙忠良;;危机背景下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的比较[J];理论观察;2009年06期

9 张泽宇;;苏共二十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党史文苑;2011年06期

10 袁霞;社会主义模式断想[J];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寒冰;项佐涛;;苏联模式的特征及其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关系[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2 庄桂成;;胡风与苏联模式文学批评[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马前;;文学理论与“苏联模式”[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马龙闪;;俄罗斯如何克服苏联模式失败的后果?[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何云波;;苏联模式与中国文论话语转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蔡金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扬弃[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7 李中元;丁润萍;;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8 朱晓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高等教育经验教训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孔寒冰;;“一边倒”锁定的主要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10 时青昊;;6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模式的变革[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凌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N];学习时报;2007年

2 马龙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原则区别[N];学习时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研究员 马龙闪;不能混淆两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内涵[N];北京日报;2007年

4 吉力;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之一[N];学习时报;2007年

5 郝时远;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苏联模式”[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马龙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N];社会科学报;2007年

7 吉力;在十七大的基础上凝聚改革共识[N];学习时报;2007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马龙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模式”[N];北京日报;2008年

9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莫斯科大学教授 V.布洛夫;失败的只是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海因茨·迪特里奇 墨西哥城城市自治大学教授 李静 译;苏联模式的失败之处在哪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形成、僵化及其教训[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邢和明;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认识的演变(1949—1976)[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吕雪峰;从“人民民主”到“准斯大林体制”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龚培河;“中轴线”理论及其视野下两条现代化发展道路对比与反思[D];山东大学;2007年

5 海芬蕾;苏联模式的历史演进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罗富尊;在自由和平等之间[D];复旦大学;2007年

7 毛德儒;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陈晓恬;中国大学校园形态演变[D];同济大学;2008年

9 栗献忠;大俄罗斯主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陆道坤;制度的输入与体制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民哲;苏联模式与沙俄帝国模式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颖;对“苏联模式”的经济学反思[D];河北大学;2000年

3 戴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问题的思考[D];新疆大学;2011年

4 尚金州;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年锦;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谭妹冬;邓小平对苏联模式的反思与创新[D];武汉大学;2005年

7 宋秀娟;论苏联模式对中苏分裂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石晓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慧君;我国近现代师范教育模式的历史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伟;从中苏两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对比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95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95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4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