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霍布斯的国家理论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与霍布斯的国家理论比较研究
【摘要】:国家作为人类现今主要的政治生活形式,其产生、存在和演变,以及终极的价值取向皆应该符合于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在可以展望的未来中,一方面国家这一政治存在能够为人类社会带来规则和秩序,在一定程度内缓和社会冲突,保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得忽视,伴随着现代法制观念的兴起,国家作为政权统治工具的一面被日益强化,导致国家的道德教化功能丧失,要么沦为价值中立的法治国家,要么沦为专断集权的统治手段。霍布斯将自己视为近代政治哲学的创始人,他通过对人性的经验观察,以及对古典自然法的重新定义,在批判传统国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恐惧”为核心的国家理论。然而正是这一被霍布斯认为是能够拯救人类悲惨命运的公共权威,却被马克思视为是人类悲惨命运的体现。因而马克思毕生所致力于批判国家这一“社会异化的力量”。因而我们发现,霍布斯与马克思在关于国家存在正当性与否问题上存在着不可相容的分歧。那么国家这一组织人类共同生活的载体,其本质究竟是妨害了人类幸福,还是当且仅当唯有生活于国家中人才能实现自身?这一问题迫使我们必须对国家的起源、本质等诸多相关问题进行反思。本文则基于对经典文献的解读和阐述,分别系统地梳理霍布斯和马克思关于国家理论的研究,并分别对二者关于国家起源、国家本质、国家主权以及职能的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并考察马克思主张的“国家消亡论”与霍布斯坚持的“国家永恒论”的各自原因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做出评析。目的在于,通过研读和比较二者的国家理论的同时,能够对国家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且可以进一步的丰富现代国家理论,并阐明国家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的地位。
【关键词】:马克思 霍布斯 唯物史观国家消亡论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D0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引言7-18
- 第一节 选题的来源7-9
-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意义9-10
- 一、理论意义9
- 二、现实意义9-10
- 第三节 马克思与霍布斯关于国家思想的研究综述10-18
- 一、国外研究现状10-14
- 二、国内研究现状14-18
- 第二章 马克思与霍布斯的国家理论之概述18-29
- 第一节 西方国家理论的古希腊溯源18-23
- 一、古希腊的“城邦-国家”观念18-19
- 二、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关于国家理论的论述19-21
- 三、晚期希腊哲学中的国家观念21-23
- 第二节 霍布斯作为近代政治哲学的奠基者23-25
- 一、新方法:自然科学的形式23-24
- 二、道德基础:人本主义的实体24-25
- 第三节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哲学和霍布斯的双重批判与超越25-29
- 一、马克思与霍布斯思想间的关联及其对霍布斯的超越25-27
- 二、马克思对古典国家理论的批判27-29
- 第三章 马克思与霍布斯在国家起源问题上的对比分析29-40
- 第一节 霍布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论述29-34
- 一、国家起源的逻辑起点——自然状态假设与自然欲望29-31
- 二、脱离自然状态的两个要素——自然法与自然理性31-33
- 三、利维坦的核心——对“暴死的恐惧”33-34
-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国家”起源的论述34-38
- 一、一般意义上国家的产生——源于利益冲突34-36
- 二、“现代国家”起源的基础——私有制36-38
- 第三节 评析38-40
- 第四章 马克思与霍布斯关于国家本质与职能问题上的对比分析40-49
- 第一节 霍布斯所构建的国家的本质与职能40-44
- 一、“利维坦”的四重意象40-42
- 二、“利维坦”的职能——保证个人的生命权与国家的和平秩序42-44
- 第二节 马克思国家理论中关于国家本质与职能的论述44-47
- 一、阶级国家的本质44-46
- 二、国家的职能——经济职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46-47
- 第三节 评析47-49
- 第五章 马克思与霍布斯关于国家主权问题的对比分析49-58
- 第一节 霍布斯的“绝对主权”学说——统治者主权49-53
- 一、“绝对主权”的实现路径——权利让渡与契约订立49-50
- 二、“绝对主权”的内容——主权者的十二项权利50-52
- 三、“绝对主权”的性质——不可转让、不可限制、不可分割52-53
- 第二节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国家——人民主权53-57
- 一、“人民主权”的实现途径——暴力革命53-54
- 二、“人民主权”的本质——无产阶级专政54-55
- 三、“人民主权”的形式及内容——以巴黎公社为例55-57
- 第三节 评析57-58
- 第六章 马克思国家理论超越霍布斯的现实意义58-66
- 第一节 霍布斯国家学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58-62
- 一、霍布斯国家学说的合理性58-60
- 二、霍布斯国家学说的局限性60-62
- 第二节 马克思对霍布斯国家学说的超越62-66
- 一、摆脱奴役——人的自觉、解放与发展62-63
- 二、国家消亡论——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揭示了国家的历史性与阶段性63-64
- 三、共产主义——自由人的联合体64-66
- 结语66-67
- 参考文献67-70
- 致谢70-71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可平;;国家理论与当代世界[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02期
2 李青宜;“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国家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5年03期
3 B.杰索普;艾彦;;国家理论的新进展——各种探讨、争论点和议程[J];世界哲学;2002年01期
4 吴昌uG;网络组织与国家理论的整合之可能性[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蒋超英;浅议邓小平的国家理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吴昌uG;网络组织与国家理论的整合之可能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朱华,钱陈;国家的起源、作用与演变——关于国家理论的比较分析[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仇小敏;政治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的价值取向[J];学术论坛;2005年09期
9 刘功润;试析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几个问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10 郁建兴,徐越倩;复兴国家:国家理论的新形态[J];现代哲学;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茂刚;付存清;;社会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性发展[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孙承叔;;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1)[C];2013年
3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国家理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新玲;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N];光明日报;2014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高江涛;恩格斯国家理论与中国国家起源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张惟英;国家理论的变化[N];学习时报;2002年
4 李青宜;阶级与国家[N];学习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启强;公共选择与立宪民主[D];厦门大学;2007年
2 曹军辉;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范式转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超凡;国家理论:普兰g褂朊桌嗟轮鵞D];复旦大学;2014年
2 杨阳;马克思国家理论及其对我国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3 王盛;马克思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扬州大学;2015年
4 闫永超;马克思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隐峰;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胡俏;国家治理现代化对马克思国家理论的继承与发展[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7 余云海;马克思与霍布斯的国家理论比较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8 李亚强;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欧阳思明;熊彼德主义竞争国家理论的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许玲;马克思与哈贝马斯国家理论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95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795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