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控制模式演变

发布时间:2017-09-09 09:09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控制模式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共产党 执政生态系统 控制模式


【摘要】: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控制模式是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相结合;改革开放后30多年,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控制模式,先是逐渐演变为以分散控制为主导,后又从分散控制向协调控制转化;未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常规控制模式将以协调控制主导。
【作者单位】: 云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执政生态系统 控制模式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研究》(14XDJ0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5
【正文快照】: 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层级、多维度、多形式的复杂巨系统,内部包含很多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系统内部既有线性联系又有非线性联系,呈现显著的非平衡演化特征,是一个开放的非平衡巨系统。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稳定性、可靠性、适应性等动态特性都和结构、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维国;捕获对Ⅱ类功能性反应生态系统的影响[J];武警技术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 浦再明;;和谐社会系统论——“自然—人—社会”:全生态系统和谐(下)[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年02期

3 林洪涛;;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浅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4 车辚;;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利用信息的基本经验[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5 肖更生,廖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初探[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王爱红;;马克思政治文化与执政生态系统的关系[J];人民论坛;2011年02期

7 周佳娴;;香港儿童虐待防治的经验与启示——生态系统的视角[J];少年儿童研究;2009年12期

8 周佳娴;;香港儿童虐待防治的经验与启示——生态系统的视角[J];青年探索;2009年04期

9 王昕息;;人类发展生态系统下的两类农民工子女成长影响因素作用探究——基于全国2226份调研问卷[J];价值工程;2011年31期

10 黄石居;成功在于观念的转变[J];领导文萃;199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瑛;孙振华;;人才生态系统揭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六君;;生态系统突变及其理论研究进展[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正春;安黎哲;王勋陵;;关于生态系统的“生态穴”模型[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冯剑丰;;生态系统多稳态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X;;生态系统的预启动机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柏智勇;章建文;;生态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7 覃开展;周全连;;关于建立生态系统价值“双值法”评估体系的探讨[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8 孙艳青;张海燕;王颖;;生态系统调节、保护功能的量化分析——以某高速公路生态验收调查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郑贵鸿;;石家庄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任海;唐小焱;彭少麟;;退化海岛生态系统的恢复[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生态系统恶化威胁人类健康[N];中国气象报;2000年

2 广东省鹤山市农信联社 彭立文;构建农信生态系统 实现共同联动发展[N];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4年

3 记者  董映璧;俄开发出最优生态系统存在模型[N];科技日报;2006年

4 刘恕;1360名科学家认为地球不“健康”[N];科技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晓丽;生态系统可持续是生命延续的前提[N];辽宁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蔡岩红;80%近岸生态系统亚健康或不健康[N];法制日报;2013年

7 徐旭忠;消失的鱼群:长江生态系统的“病危通知书”[N];新农村商报;2013年

8 景爱;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9 红尘 学红;生态系统恶化危及人类健康[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10 刘平;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N];中国信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雨;省域生态系统碳源/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王勇;时滞浮游生态系统的分支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曾琳;区域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模型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15年

4 叶属峰;大型工程对长江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

5 关峻;复杂生态系统的无标度理论研究及其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陶金;中国耕地生态系统运行效应与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方显瑞;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陈洪全;滩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垦区生态系统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学真;城市化对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10 范学忠;崇明东滩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钇蒙;河南省种植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2 吕赛霞;Web 2.0服务生态系统的挖掘与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韦金昌;复杂生态系统的广义信息熵理论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4 丁易;重庆黔江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生态系统管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魏雅丽;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党宏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机理及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师晓娟;兰州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与结果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辉;复杂生态系统的分形及动力学特性[D];天津大学;2007年

9 高雪娇;道路干扰下的生态系统空间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张向龙;半干旱区社会—生态系统动态演化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19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819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d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