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学论述

发布时间:2017-09-09 23:26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学论述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自然观 新陈代谢


【摘要】:马克思的自然观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两部分内容,自在自然能够不断地向人化自然转化。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了人类与自然之间以及人类社会内部正常的新陈代谢关系的断裂,而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则是恢复和维持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则是实现人类社会内部“和解”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解”的最终答案。
【作者单位】: 中央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关键词】马克思 自然观 新陈代谢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国内外主流意识形态都提出了保护自然的口号,但却对什么是自然、为什么要保护自然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等基本问题缺少科学而理性的认识,以致某些绿色运动组织所提出的“回到自然”的思想以及其所提倡的某些生物伦理和环境伦理都沦为绿色乌托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捷;马克思的生命价值[J];中小学管理;1996年02期

2 胡键;;白天鹅咖啡馆:马克思的心安之处[J];社会观察;2011年07期

3 ;中央编译局图书馆收藏的马克思的亲笔信(一)[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4 戴焰军;;读《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的信》[J];党建研究;2011年08期

5 谭辉;;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探析[J];学理论;2011年22期

6 唐鹏;李楠;;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的当代价值[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7 魏森杰;吕浩杰;;从唯物史观角度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J];学理论;2011年18期

8 赵净琳;;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根本特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9 庾虎;;马克思“世界化”思想的全球化境遇[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10 孙世强;;马克思消费伦理体系及时代意义——立足于生活消费视角与研究文本[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树光;周青鹏;;论马克思的自然科学观[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2 洪远朋;;当代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时晓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舒远招;;马克思的创造概念[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黄丽华;;机器——马克思技术哲学研究的起点 读马克思的《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9 黄裳裳;;人文关怀:马克思文化批评的反思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赵准;;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种新阐释——理想和现实的结合[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喜满;福斯特的《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和自然》[N];学习时报;2007年

2 钟平;像马克思那样办报[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汪嘉波;马克思缘何再受西方青睐[N];光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田晓玲;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的方法[N];文汇报;2008年

5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何中华;一个新的“格式塔”转变的来临[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E线图情;马克思纪念图书馆迎来75岁生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罗骞;时代呼唤马克思的在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萧灼基;我写马克思传记的一点新尝试[N];北京日报;2009年

9 庞卓恒;马克思何以变成了贝尔尼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克拉克、福斯特: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生态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3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5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俞志;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8 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靳方华;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剑抒;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强玲;马克思自然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儒;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维度及其当代价值[D];郑州大学;2004年

3 丁晓艳;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生态意蕴[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陈振芳;法兰克福学派“人化的自然”观[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庆华;论机械论自然观的局限性[D];长安大学;2010年

6 朱竞生;论道家自然观对中国书法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云磊;浅析北宋儒学复兴背景下的山水自然观[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8 束佳;论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观[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邵明媛;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观”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陶生明;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现代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23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823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d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