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双重变革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13 16:16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双重变革及其当代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实践 双重变革 新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当代价值


【摘要】:马克思的实践思想是国内外马克思思想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与核心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可以说至今依然没有形成一致的定论。这其中主要关涉到马克思实践的内涵、定位以及意义,学者们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并没有仅仅局限在实践的范围内,而是扩大到了对马克思整体思想的理解、对马克思革命的定位以及对马克思当代意义的阐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把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实践问题自身呈现出的复杂性,,更体现在这一问题所涉及的领域的广泛性。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把握住了实践,试图用实践来解读马克思思想历程中发生的革命。这一革命首先就表现在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基本建制的超越,这一超越将马克思哲学定位在当代哲学的视野下,而绝不是任何意义上的近代哲学,更不能用近代形而上学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这是马克思当代性的一种理解。其次,这一革命是生存论意义上的本体论革命,说它是本体论革命,因为它触及到了对人及其世界的理解,说它是生存论意义上的,是因为我们不是在构成论上来探讨世界和人的组织要素,我们探讨的是涉及到人及其世界是其所是的本质和意义。第三,马克思的革命成果不是要形成凝固的真理,而是要生成现实的人及其现实的历史,马克思意识到单纯意识领域的革命是触及不到现实的神话,哲学的任务不是停留于对世界的诠释,而是要改变世界,这种改变世界换个角度说,也就是要生成历史的现实性。把握了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这一革命,也就把握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也就明确了马克思的当代意义与价值,这也是本文的意图之所在。
【关键词】:实践 双重变革 新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7
  • 绪论7-20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7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7-17
  • 三、 研究方法、问题及创新之处17-20
  • 第一章 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20-28
  • 第一节 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基本问题及其逻辑发展20-25
  • 一、 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确立20-22
  • 二、 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进一步解答22-24
  • 三、 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发展的“顶峰”24-25
  • 第二节 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基本建制所揭示的人的生存困境25-28
  • 第二章 马克思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基本建制的现实存在根基的揭示28-32
  • 第一节 物质利益与自由理性的冲突28-29
  • 第二节 宗教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局限性29-30
  • 第三节 近代西方形而上学与国民经济学立场的一致性30-32
  • 第三章 马克思超越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基本建制的实践维度32-46
  • 第一节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32-35
  • 一、 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32-33
  • 二、 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33
  • 三、 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33-35
  • 第二节 感性——对象性活动对意识内在性的洞穿35-40
  • 一、 感性——对象性活动对理性权威和感性直观的超越35-37
  • 二、 感性——对象性活动下的人与自然的原初关联37-39
  • 三、 人的历史性生存39-40
  • 第三节 由抽象实践向具体、现实的历史实践的转变40-42
  • 第四节 人的总体性实践对人的分裂的克服42-46
  • 一、 物质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石42-43
  • 二、 总体性实践表征着人的现实世界43-44
  • 三、 总体性实践呼吁总体的人44-46
  • 第四章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双重变革46-56
  • 第一节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第一重变革——世界观变革46-49
  • 一、 马克思的实践在生存论的意义上成为人和世界的本体46-48
  • 二、 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特征48-49
  • 第二节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第二重变革——历史观变革49-53
  • 一、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社会历史批判的同质性50
  • 二、 历史的总体性50-53
  • 第三节 世界观变革与历史观变革的内在同一53-56
  • 第五章 马克思实践思想变革的当代意义56-63
  •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是时代的哲学56-59
  • 一、 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56-58
  • 二、 马克思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58-59
  • 第二节 “总体的人”和“总体的实践”对反思人的分裂现状的当代启示59-63
  • 结语63-65
  • 参考文献65-68
  • 致谢68-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陆杰荣;刘红琳;;“实体”的沉降与“过程”的升腾——从西方形而上学的演进逻辑解读过程哲学的发展脉络[J];理论探讨;2014年01期

2 胡慕贤;;论西方形而上学的实践伦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 付清松;;批判·历史·解放——德里达同马克思的话语交集与逻辑异轨及今日启示[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5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杰荣;;从西方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看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邓晓芒;;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对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批评的批评[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晓朝(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如何理解西方形而上学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什么是开启我们时代思想的当务之急[N];文汇报;2014年

3 王树人;持守人本质的原初境域[N];光明日报;2005年

4 李为学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德里达与现象学:论“死亡”的语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淑波;消解西方形而上学知识论立场的双重路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2 何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双重变革及其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44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844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8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