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7:3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研究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将一生献给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追求全人类的解放而奔走,他们的身上闪现着伟大的道德光辉,同时他们的论著中也处处体现着道德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相关联,体现着马克思恩格斯强烈批判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最终目的,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虽经过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与时空转换,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观仍然对当代道德建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观不同于以往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道德观,他们站在最广大穷苦大众的阶级立场上,在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对社会现象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展开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剥削性的激烈批判。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批判作为出发点,进而通过对英国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提出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道德观的重要内容。批判黑格尔“绝对精神”扭曲人的本质,扼杀人的主观能动性;费尔巴哈从“抽象的人”出发倡导“爱的宗教”;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对革命的畏惧,从而指出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要通过革命实践的方式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终极道德关怀。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不是具体的道德实践与道德行为,而是涵盖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的高度文明以及全人类解放的宏观道德观,是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的道德观,是着眼于整个世界的无差别对每个人的发展与解放的关注的全人类解放的道德观。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观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暴力革命为手段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以实践为动力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代表受压迫和剥削的大众,同时着眼全人类解放的阶级性与人类性的统一;是在继承基础上注重创新的传承性与继承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观代表着全人类的道德,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合理全面的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现状,同时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道德目标,提供发展发向与优化路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观将持续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 道德观 批判 全人类解放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B82-0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20
- 一、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目的10-11
- 二、研究现状11-15
- 三、选题意义15-16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16-18
- (一) 研究内容16-18
- (二) 研究方法18
- 五、创新之处18-20
-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维度20-31
- 一、马克思恩格斯有无道德观之争20-28
- (一) R·W·米勒:马克思恩格斯是反道德论者20-23
- (二) 史蒂文·卢克斯:马克思恩格斯似是而非的矛盾道德观23-25
- (三) 凯·尼尔森:马克思恩格斯是道德论者25-28
- 二、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28-31
-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形成31-45
-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批判31-34
- (一)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念31-32
-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绝对精神”的批判32-34
-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34-39
- (一)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34-35
-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本主义”的批判35-39
-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39-45
- (一) 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39-41
-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41-45
-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主要内容45-56
- 一、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诉求45-47
- 二、社会高度文明是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指向47-51
- 三、全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目标51-56
-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本质及主要特征56-68
- 一、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本质56-59
- 二、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主要特征59-68
- (一)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59-63
- (二)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63-65
- (三)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是阶级性与人类性的统一65-66
- (四)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是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66-68
-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当代价值68-81
- 一、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道德评判依据68-70
- (一)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历史性要求68-69
- (二)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要求69-70
- 二、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道德目标70-74
- (一) 注重人的主体性70-72
- (二) 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72-74
- 三、正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74-81
- (一) 为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74-76
- (二) 指导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76-78
- (三) 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有机结合78-81
- 结语81-82
- 参考文献82-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86-87
- 致谢87-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金可溪;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J];道德与文明;2001年02期
2 王胜利;对新加坡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2年04期
3 糜海波;;马克思主义道德主张中“三对范畴”的价值统一[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李清聚;范迎春;;和谐之道:从黑格尔到马克思[J];前沿;2010年11期
5 王晓升;;马克思是反(或非)道德主义者吗?[J];伦理学研究;2012年01期
6 冯春芳;费尔巴哈道德观的现实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杨峻岭;;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伦理学研究与道德建设的回顾和展望——“回顾与展望: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伦理学研究与道德建设”学术研论会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1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凤敏;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48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84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