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众哲学》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17-09-20 04:26

  本文关键词:从《大众哲学》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更多相关文章: 大众哲学 艾思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历史经验


【摘要】:艾思奇可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他的代表作《大众哲学》先后出版了30多次。究其成功原因,是书中语言表达尽量避开高深的理论,通俗具体;写作手法上能够对问题反复阐述;写作内容结合实践的需要和人民大众的思想实际;写作特色上紧扣时代,做到与时俱进。正是在此书的启发和影响下,千百万在黑暗中徘徊摸索的青年才看到了光明,从而走上革命道路。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项急需研究而且关系重大的问题,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可以为今天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作者单位】: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关键词】大众哲学 艾思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历史经验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以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参照对象提出的关于整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一种外来理论和总的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很难为一般的中国大众所理解和掌握,也不可能直接解决中国面临的一切具体问题。中国所有具体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理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兆中;;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接受问题研究——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接受[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印;;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陈英;20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主义学者与传统文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袁芬;;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大众化及其哲学精神[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惠晓峰;;新时期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意义[J];长白学刊;2008年06期

5 王建华;;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关问题的认识[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6 刘风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特性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7 陈中奎;罗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8 樊宪雷;;《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范例[J];党的文献;2011年05期

9 于文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路[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李乾夫;;艾思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哲学理路[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存山;;张岱年先生与新唯物论[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2 蔡志栋;;现代和谐的哲学基础——以冯契哲学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3 张凤霞;霍伟;;延安时期党的学习活动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4 张艳;;艾思奇与“‘问题与主义'之争”历史的阐释[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5 李维武;;毛泽东“实践论”的中国性格[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6 王向清;;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发展[A];毛泽东研究总第3辑2008年第1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关海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尹海燕;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科学实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6 孙建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史研究(1899-1940)[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国胜;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武汉大学;2011年

8 冯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春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彪;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崔国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慧;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当代启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其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婉莹;传播媒介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D];河南大学;2011年

6 麻书涛;抗战时期党的学习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7 祁娜娜;陕甘宁边区司法改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祁娜娜;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的司法实践[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胡昌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0 赵芳;从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 江;重新找回马克思[J];炎黄春秋;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王恬、何洪泽;[N];人民日报;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体君;;大众哲学家艾思奇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生[J];党史博采(纪实);2010年03期

2 九生;;人民哲学家艾思奇[J];党史博采(纪实);2007年08期

3 余玮;;王丹一忆谈艾思奇[J];党史文汇;2006年05期

4 刘纪舟;;在艾思奇故居前思考哲学[J];中国监察;2010年17期

5 谢本书;;《大众哲学》的历史定位[J];红旗文稿;2006年15期

6 吴介民;纪念《大众哲学》再版,缅怀艾思奇同志[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7 樊瑞科;;试谈《大众哲学》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经验[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8 沙平;;延安时期的艾思奇与毛泽东[J];炎黄纵横;2010年06期

9 吴介民;喜看《大众哲学》再版──缅怀艾思奇同志[J];真理的追求;2001年01期

10 萧岛泉;历史作证——纪念杨献珍诞辰100周年[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贲思;;重读《平凡的真理》[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2 周辅成;;《平凡的真理》就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真理——冯定百年诞辰纪念[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3 张艳;;艾思奇与“‘问题与主义'之争”历史的阐释[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4 杨大禹;;走出来的和顺侨乡民居[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5 杜春兰;白小羽;;边陲明珠,侨乡风貌——云南和顺乡聚落环境空间艺术探析[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6 王国平;;谢本书云南文化史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7 陈亚杰;;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背景——以新启蒙运动为中心的历史考察[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8 赵立彬;;文化论争背景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论——以延安《中国文化》杂志为中心[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9 谭群玉;周兵;;新哲学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10 李存山;;张岱年先生与新唯物论[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赵晓澜 中共腾冲县委 腾冲县人民政府;云岭高原走出的大众哲学家[N];云南日报;2010年

2 刘萍;蒙古族骄子[N];中国民族报;2001年

3 沙平;艾思奇与毛泽东的“哲学情”(上)[N];各界导报;2008年

4 郭建宁;从《大众哲学》谈哲学的大众化[N];学习时报;2008年

5 许全兴;一代哲人艾奇思[N];学习时报;2006年

6 李家珉;做时代真理的传播者和捍卫者[N];解放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杜京;学者 战士 真诚的人[N];云南日报;2000年

8 方国根;彰显艾思奇一生的学术贡献[N];光明日报;2006年

9 王筠;更加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李家珉;筚路蓝缕传递思想薪火[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亮;继承五四和扬弃五四[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海燕;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阮东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4 王玉平;二十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检视[D];南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彬;艾思奇实事求是思想研究及其当代意义[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于丽洁;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王晓政;对新时期我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刘慧洁;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陈晓燕;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本比较[D];河南大学;2011年

6 刘佳;延安新哲学会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7 许华卿;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张林华;从人大版哲学教科书的变化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D];东南大学;2006年

9 左乐平;瞿秋白论马克思主义哲学[D];湘潭大学;2006年

10 吴小荻;论科学小品与《太白》杂志[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85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885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5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