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论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本文关键词:《从系统论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 系统论 要素 结构 功能
【摘要】:自2004年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一轮改革已全面启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俨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看待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角、理论结构视角和国外马克思主义视角的一个新的视角。系统论方法于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我国,它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性。从系统论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从中发掘其系统思想和系统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从整体上全面、深刻地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系统性特征,而且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推动社会的繁荣发展。除了第一章绪论,本文依照系统论的理论框架分为四个章节,即: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和特征、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第四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结构和第五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功能。第二章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本概念,第三章继而论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三个内部要素,即物质范畴、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范畴和三个外部环境即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第四章进而分析三个要素之间的结构。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唯物史观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认为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正是从现实的人的活动出发的。由于现实的人的生产活动从而形成了特定的生产关系,也形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和运动,在这一矛盾的运动和发展中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的规律。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归宿,是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人类发展规律的产物。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证明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论证了无产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论述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胜利的必然性。由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的科学理论学说,为无产阶级指明了道路。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的功能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与外部环境即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相互作用的性能,其功能是整体性的,是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的。主要表现在反思功能和指导功能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促进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经上述分析,我们就必须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 系统论 要素 结构 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一、绪论10-17
-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10-13
- 1、选题背景10-12
- 2、研究意义12-13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定义表述13
- 2、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认识视角的综述13-15
-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5-17
- 1、论文的研究思路15
- 2、论文的研究方法15-17
- 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和特征17-25
- (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17-21
-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17-18
- 2、系统论概述18-19
- (1)要素18
- (2)结构18
- (3)功能18-19
- (4)环境19
- 3、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两重内涵19-21
- (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0
- (2)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20-21
- (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系统论特征21-25
- 1、目的性特征21
- 2、发展性特征21-22
- 3、整体性特征22-23
- 4、联系性特征23-25
- 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25-35
- (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部要素25-31
- 1、物质范畴25-26
- (1)自然界是物质的25-26
-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26
- 2、唯物史观26-29
-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7-28
-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28-29
- 3、共产主义29-31
- (1)共产主义理想29-30
- (2)共产主义运动30
- (3)共产主义制度30-31
- (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外部环境31-35
- 1、经济环境31-32
- 2、政治环境32
- 3、文化环境32-35
- 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结构35-48
- (一)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起点35-37
-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35-36
- 2、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础36-37
- (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37-41
- 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37-38
- 2、人类社会的物质运动38-41
- (三)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归宿41-48
- 1、共产主义是共产主义理想、制度和运动的统一41-43
- 2、人类社会运动的最高阶段43-48
- 五、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功能48-54
- (一)反思功能48-50
- 1、探寻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48-49
- 2、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49-50
- 3、展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50
- (二)指导功能50-54
- 1、发挥理论先导作用50-51
- 2、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51-52
- 3、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繁盛52-54
-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8-59
- 致谢59-60
- 附件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祖恩;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刍议[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7年03期
2 董良杰;;论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05期
3 寇清杰;;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10期
4 王彦深,吴鹏;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层次结构[J];河北学刊;2005年02期
5 周珊;;从系统论视角看科学发展观[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11期
6 王怀超;牛先锋;;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范畴——新时期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新进展[J];教学与研究;2013年02期
7 逄锦聚;;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6期
8 葛扬;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01期
9 张建云;;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纵览[J];天中学刊;2014年01期
10 李崇富;;论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华;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胡馨月;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D];中南大学;2013年
3 赵秀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鲍福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评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92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89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