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

发布时间:2017-09-22 15:0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是建立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想变成了科学,并且论证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预示了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特征,指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系统内各种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阐明了社会结构、人与社会、自然以及人自身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理论是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一部人类历史乃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内心世界冲突渐开、矛盾渐剧的历史,也是人 类追求和谐社会理想的历史。由于人类社会中存在着贫困、苦难、剥削、压迫、不公正、不平等、不自由 等弊害和不和谐现象,富有、自由、快乐、幸福和公正、平等、民主、博爱、和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善广 ,陆善炯;英、法、德等国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张绪文;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李克;初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J];江西社会科学;1980年00期

4 陈良瑾;实践在马克思世界观转变中的作用——兼评西方的“马克思学”[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1期

5 王铎;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四化建设做出新贡献——在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恢复大会上的讲话[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3期

6 郑广智;林彪、康生、“四人帮”是如何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的[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4期

7 王进;陈独秀的“开明专制论”不是旧武器[J];求是学刊;1980年04期

8 吴桐;马列主义与“双百”方针[J];人文杂志;1980年05期

9 任继愈;关于中国封建主义的问题——1980年9月18日在陕西省哲学学会的讲话[J];人文杂志;1980年06期

10 孙海根 ,杨黎华;论物质利益[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少衡;;统一战线这一基本武器在新四军第五师的正确运用[A];雄师奇观——纪念新四军第五师建军50周年论文专辑[C];1991年

2 刘心源;;刘少奇对华中抗战的历史功绩[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3 李万春;;理论模式与红楼人物——论《红楼梦》艺术形象研究思维空间的开拓[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4 宋禾;;哲学党性原则及其现实意义[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5 王庭栋;;抗战文化是民族的心声[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6 林耀华;程德祺;;再论原始社会早期的分期问题[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7 白振声;;谈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8 孙进己;;东北古代民族使用铁器的历史及对“铁器时代”之管见[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9 史波;;论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的婚姻和家庭形态兼与张光显同志商榷[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10 宋兆麟;;论动产的私有及其原因[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世对 省文化厅;努力推动先进文化建设[N];安徽日报;2000年

2 宛轩;论增强理想信念的凝聚力和驱动力[N];安徽日报;2000年

3 ;铸造国民新的灵魂[N];北京日报;2000年

4 毛卫平;社会转型的哲学先导[N];北京日报;2000年

5 郭强;对寻找者的寻找[N];北京日报;2000年

6 吴江;第一件事是弄清事实[N];北京日报;2000年

7 ;我党永远不是“全民党”[N];北京日报;2000年

8 董先明;“三讲”与“三化”[N];兵团日报(汉);2000年

9 吴健根;从战略发展高度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N];中国航空报;2000年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变化—“革命主题”转换为“发展主题”[N];中国建材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波;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张小平;李大钊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刘东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内在根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丁立群;实践哲学人类学论纲[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牛先锋;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7 胡亚敏;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锟;孔子与20世纪三大社会思潮[D];西北大学;2002年

9 贾振勇;超越幻想的锁链[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曹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庄;当代报纸社会新闻报道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彭鹏;论社会正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郭蓓;人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D];郑州大学;2000年

4 曹庭亚;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路云辉;对现阶段中国社会矛盾的哲学思考[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6 唐斌尧;继承与超越:从新民主主义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邹莹;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8 张涛;试论产权清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规则”[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郭玉坤;非理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10 吴明星;中国富民思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901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01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e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