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视角下的青年网络素养提升策略

发布时间:2017-09-22 16:2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视角下的青年网络素养提升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青年网络素养 多元化主体 提升策略


【摘要】:由于网络在青年中普及率的迅速增大,青年网民在使用网络、参与网络活动过程中应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下,具备与其自身思想行为活动规律、网络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网络认知能力、网络使用能力和网络批判思辨能力。然而青年网络参与急速扩大的同时,完善的网络素养并没有在青年中自发形成,网络缺失带来的危害日益凸显,网络谣言、网络成瘾、网络诈骗等问题威胁青年的健康成长,甚至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网络素养只能从外部灌输给青年,青年网络素养提升工作迫在眉睫。当前青年网络素养提升实践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相关主体各自为政的现实情况导致青年网络素养提升工作效率低下。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要求将青年网络素养提升工作与其社会实践相结合,从社会、学校、社区、家庭角度全方位提升青年网络素养,使参与青年网络素养提升的各主体在合作中形成平等、协同、有序的良性互动关系。因此,青年网络素养提升工作应以多元化主体各自明确的职能定位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指导思想,以合作的形式来提升青年网络素养。论文的基本内容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为青年网络素养概述,主要对青年网络素养的概念和理论内涵进行了界定,同时指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对青年网络素养的要求。第三部分分析了青年网络素养提升背景和现状,并揭示青年网络素养提升存在的问题,即主体单一性,然后对问题做了原因剖析。第四部分根据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基础对参与青年网络素养提升的多元化主体一一进行了功能界定。第五部分在前文理论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条可行的青年网络素养提升策略。第六部分对全文进行简要总结,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青年网络素养 多元化主体 提升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432.6;A8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选题的背景10
  • 1.1.2 选题的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6
  • 1.2.1 国外研究动态11-12
  • 1.2.2 国内研究动态12-15
  • 1.2.3 青年网络素养研究述评15-16
  • 1.3 研究方法16
  • 1.3.1 文献研究法16
  • 1.3.2 案例分析法16
  • 1.4 创新之处16-18
  • 第二章 青年网络素养概述18-32
  • 2.1 相关概念界定18-23
  • 2.1.1 青年网络素养的概念18-19
  • 2.1.2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19-23
  • 2.2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对青年网络素养的要求23-32
  • 2.2.1 对青年网络素养内容的要求24-27
  • 2.2.2 对青年网络素养提升主体的要求27-30
  • 2.2.3 对青年网络素养提升主体间关系的要求30-32
  • 第三章 青年网络素养提升的现状分析32-40
  • 3.1 青年网络素养提升的背景32-33
  • 3.1.1 青年网络参与迅速扩大32
  • 3.1.2 网络素养是青年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32-33
  • 3.2 青年网络素养提升的现实成效33-35
  • 3.2.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33-34
  • 3.2.2 逐渐形成对网络素养的理性认知34
  • 3.2.3 利用校园网络引导网络素养的提升34-35
  • 3.2.4 开始探索网络素养培育课程35
  • 3.3 青年网络素养提升存在的问题35-37
  • 3.3.1 政府部门职能缺位36
  • 3.3.2 网络企业被动性突出36
  • 3.3.3 公益组织参与不够36-37
  • 3.3.4 家庭和社区功能被忽视37
  • 3.4 青年网络素养提升存在问题原因分析37-40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视角下青年网络素养提升主体的功能界定40-52
  • 4.1 高校——青年网络素养提升的主力军40-42
  • 4.1.1 完善网络素养教育师资力量40-41
  • 4.1.2 开设网络素养教育专业课程41-42
  • 4.1.3 推进校园网络建设42
  • 4.2 政府部门——青年网络素养提升的主导者42-45
  • 4.2.1 政府部门主导地位的确定性42-43
  • 4.2.2 政府部门的职能43-45
  • 4.3 网络企业——青年网络素养提升的有力支撑45-47
  • 4.3.1 加强行业自律45-47
  • 4.3.2 加强行业自律的措施47
  • 4.4 公益组织——青年网络素养提升的重要推力47-49
  • 4.4.1 宣传教育48
  • 4.4.2 辅助青年网络素养教育48
  • 4.4.3 进行内外交流48-49
  • 4.5 家庭和社区——青年网络素养提升的中坚力量49-52
  • 4.5.1 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49-50
  • 4.5.2 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50
  • 4.5.3 采取强制措施50-52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视角下的青年网络素养提升策略52-60
  • 5.1 倡导多元化主体间合作的理念52-54
  • 5.1.1 增强合作意识和合作意愿52-53
  • 5.1.2 明确合作目标53-54
  • 5.2 加大青年网络素养研究力度54-56
  • 5.2.1 开发青年网络素养教育素材54-55
  • 5.2.2 确保青年网络安全55-56
  • 5.3 建立多元化主体分工联动体系56-59
  • 5.3.1 明确各主体职责56-57
  • 5.3.2 建立多元化主体联动机制57-58
  • 5.3.3 对多元化主体进行统一管理58-59
  • 5.4 建构评价问责机制59-60
  • 结束语60-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德中;论孙中山的青年观[J];团结;2003年06期

2 田杰;论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杨亚军;;论周恩来的青年观[J];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4 侯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述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赵文;;孙中山青年观初探[J];青年探索;2006年06期

6 刘婷;;四代领导人青年观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7 邹安乐;;新时期党的青年观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朱玉超;;论列宁的青年观[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陆建华;;论青年观[J];青年探索;1988年04期

10 尹杰霖;;试论李大钊的青年观[J];青年研究;199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德中;;论孙中山的青年观[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专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原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 王少峰;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丰富与发展[N];北京日报;2011年

2 隋忠诚;学习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推动新形势下青年工作[N];吉林日报;2006年

3 鞍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李成刚;树立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履行好大学责任[N];鞍山日报 ;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立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教育学之青年观辨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荣荣;改革开放以来陈云青年观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3 吴紫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人青年观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张娇龙;陈独秀青年观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张巍;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视角下的青年网络素养提升策略[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黄泽文;邓小平青年观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新;毛泽东青年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叶敦卫;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青年观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于锦秀;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邓明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青年观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901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01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8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