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劳动正义思想及其当代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3:24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劳动正义思想及其当代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正义 剥削劳动制度 分析马克思主义 和谐劳动


【摘要】:所谓劳动正义,简单的说,就是用正义对现实劳动进行哲学层面的价值考量并提出相应的价值规范。只有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的劳动正义思想中,劳动才真正脱离单纯的实践和经济学范畴,而取得了存在论价值。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马克思之前的正义思想的发展,并指出马克思的劳动正义思想是其正义思想的升华。无论是马克思的正义论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马克思的正义原则包括历史正义和社会正义的双重纬度。一方面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全盘角度说明了正义的历史性,正义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服务于上层社会和统治阶级。另一方面,作为道德的一部分,抛去绝对意义上的正当性而言,正义在调节社会秩序、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三部分,主要论述马克思的劳动正义思想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内容,马克思的劳动正义思想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而马克思对劳动正义的阐述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对资本主义学者如,蒲鲁东、拉萨尔等人的劳动思想的批判,二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种劳动非正义现象的揭露,三是对实现劳动正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揭示。第四部分是简要论述分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正义思想发展。 马克思的劳动正义理论是当前有关马克思诸多正义理论研究中最基础但是又相对薄弱的一个方面,也是正义诸理论中最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方面。本文从劳动权利、劳动关系、劳动过程和劳动分配等方面来分析马克思对于劳动正义的论述,试图总结出一种充分的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研究马克思的劳动正义理论一方面能够为社会正义、分配正义等其他正义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指出劳动的对于人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倡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观念。另一方面又能通过分析劳动非正义的制度因素和生产关系因素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对劳动正义最终实现的阻碍和资本主义正义的抽象性和蒙蔽性。
【关键词】:劳动正义 剥削劳动制度 分析马克思主义 和谐劳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导论7-12
  •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7-8
  • 二、研究趋势8-11
  • 三、研究方法11-12
  • 第二章 基本概念:正义和劳动正义12-18
  • 一、正义:从苏格拉底到马克思12-15
  • 二、从正义到劳动正义: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深化15-18
  • 第三章 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发展过程18-25
  • 一、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萌芽阶段18-20
  • 二、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形成阶段20-22
  • 三、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的成熟阶段22-25
  • 第四章 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25-37
  • 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学者劳动正义观的批判25-30
  • 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动非正义现象的批判30-33
  • 三、马克思对未来理想社会劳动正义原则的阐述33-37
  • 第五章 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当代发展37-44
  • 一、分析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发展37-40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发展40-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定光;论制度正义的两个层次[J];道德与文明;2002年01期

2 刘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正观[J];道德与文明;2006年04期

3 陈传胜;;近年来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研究述评[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张宇;;马克思的公平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平原则[J];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5 毛勒堂;;劳动正义: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伦理诉求[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05期

6 李淑梅;;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旨趣[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3期

7 阿兰·桑德洛;王贵贤;;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6期

8 陈创生;张增船;;斯密问题与企业社会责任建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9 徐建文;;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意义[J];求实;2009年03期

10 马文彬;20世纪中国正义问题研究综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905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05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e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