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理论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发布时间:2017-09-23 17:32

  本文关键词:日常生活理论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更多相关文章: 日常生活 非日常生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摘要】:日常生活理论是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视角,马克思主义面向日常生活的传播,并通过非日常生活的传播提升认识,起着引领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自身及两者关系发生了巨变,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了较大影响,这要求我们培养传播骨干,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的活动领域,采取不同的传播对策。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
【关键词】日常生活 非日常生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一、日常生活理论是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视角日常生活理论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赫勒、列斐伏尔、许茨等人曾进行了深入研究。衣俊卿教授较早在国内引入、研究日常生活理论,并以之为基础建构了文化哲学。继他之后,国内一批学者从多学科多角度来探讨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纪亚光;张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8期

2 孙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衣俊卿;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视野[J];求是学刊;2005年06期

4 谢加书;;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面向日常生活的传播[J];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2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学琴;;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矩阵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颜晓峰;论关系创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白立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初探——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为例[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杨昌宇;;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文化阻滞力[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5 邱蔚华;;朱熹诗闲适意趣的文化审美视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王秀敏;王英U,

本文编号:906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06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b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