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02:46

  本文关键词:转型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与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仰 转型期 马克思主义信仰 危机 重建


【摘要】:信仰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某种主张和内心确信,由于其来源的特殊性,人们非常相信、尊重这种主张,它是人们的精神动力和行为指南。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崇高的信仰,共同的、崇高的信仰对于解决社会冲突、加强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既促进了我国与国际的接轨,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个人主义”思想的侵入严重腐蚀了我国现有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少人开始质疑马克思主义信仰,甚至陷入迷茫。因此,客观、全面、深入地分析转型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具体表现、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分析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及选题依据等内容;第二部分系统地解释了信仰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深入探究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危机具体表现;第四部分全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形成原因;第五部分探究了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意义;第六部分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信仰 转型期 马克思主义信仰 危机 重建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一 绪论10-14
  • 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10-11
  • 1.1 选题依据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2
  • 2.1 国内研究综述11
  • 2.2 国外研究综述11-12
  •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2
  • 3.1 研究内容12
  • 3.2 研究方法12
  • 4 创新之处12-14
  • 二 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概述14-22
  • 1 信仰概述14-17
  • 1.1 信仰的定义14-15
  • 1.2 信仰的分类15-16
  • 1.3 信仰的价值16-17
  • 2 马克思主义信仰概述17-22
  • 2.1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17-18
  • 2.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征18-19
  • 2.3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效能19-22
  • 三 转型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与具体表现22-30
  • 1 转型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22-25
  • 1.1 转型期的含义及影响22-23
  • 1.2 转型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23-25
  • 2 转型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具体表现25-30
  • 2.1 信仰内容呈现腐朽化、多元化、利益化、虚幻化的趋势25-26
  • 2.2 马克思主义信仰丧失了原有的权威性26-27
  • 2.3 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27-28
  • 2.4 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28-30
  • 四 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产生原因30-38
  • 1 国际原因30-32
  • 1.1 全球性信仰危机30
  • 1.2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挫折30-31
  • 1.3 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31-32
  • 2 国内原因32-38
  • 2.1 经济方面:市场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32-33
  • 2.2 政治方面:政治体制改革滞后33
  • 2.3 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及民间信仰的消极影响33-34
  • 2.4 社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宣传34-35
  • 2.5 教育方面: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缺乏创新性35-38
  • 五 重建马克思主义信仰主流地位的重要意义38-40
  • 1 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38
  • 2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38-39
  • 3 增强民族向心力的根本动力39-40
  • 六 重建马克思主义信仰主流地位的具体策略40-48
  • 1 国家层面应完善政治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多元文化协调发展40-43
  • 2 政府及社会应灵活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大众化43-44
  • 3 学校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增强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44-45
  • 4 作为个体要积极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45-48
  •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翔;《经济学人》杂志运作模式探析[D];北京印刷学院;2010年

2 杨津;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家居产品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庄婷婷;我国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4 鲁婉莹;传播媒介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D];河南大学;2011年

5 贾伟斌;试论全球化的本质与特征[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6 张平平;论我国经济发展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传寿;1368年-1840年中国民营手工艺市场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8 赵曼彤;网络公民社会的本质及其价值[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罗昊苏;马克思正义观之方法论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邹鸣;转型期中国价值冲突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8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08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e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