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10:0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 文艺人学 现实意义


【摘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日益凸显,人的主体地位逐渐被学术界所重视。关注人、研究人、解放人成为理论热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与之相关的人学、文艺学的研究随之兴起。而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两个学科的交叉论述和研究也在逐渐增多,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呼之欲出。 本研究以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人学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法,并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界定,即它是研究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和艺术应用中有关人的个性、人的权利、人的异化、人的解放、人的自由等方面思想倾向,以及文艺活动由于人学思想影响所产生的性质、特征、活动规律等内容的学科,其核心问题是艺术活动中的人学生成、人学反映和人学影响,它是以艺术活动中具体的人学倾向为研究出发点和学科逻辑的支撑点。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的理论渊源、经典解读和现实意义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理论渊源方面,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是在充分吸取古希腊思想家人本主义文艺人学思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自然主义人道主义文艺人学思想、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人道主义文艺学人学思想精华基础之上形成的。经典解读方面,论文对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人学思想进行了归纳和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基础,提出并阐发了人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内涵;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又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的内涵,并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人学方面的应用广泛付诸于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思想的当代意义方面,首先它为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它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再次,它有利于解决目前社会发展中伴生的突出矛盾,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 文艺人学 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0;A8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4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3
  • 二、 研究现状13-21
  • (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13-17
  • (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艺术的人学倾向17-21
  • 三、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21-24
  • (一) 论文的研究思路21-22
  • (二) 研究方法22-23
  • (三) 论文创新点23-24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思想的渊源24-41
  • 一、 古希腊时期文艺人学思想24-31
  • (一) 亚里士多德的人本思想24-26
  • (二) 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原子论中人的主体性思想26-31
  • 二、 康德以人为目的的哲学思想31-34
  • (一) 以人为目的的批判哲学31-32
  • (二) 审美判断力批判32-34
  • 三、 黑格尔的精神本体论34-36
  • (一)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论34-35
  • (二) 黑格尔的精神本体论35-36
  • 四、 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36-41
  • (一) 费尔巴哈的人学思想37-38
  • (二) 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美学38-41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人学向度41-62
  • 一、 马克思的文艺人学思想41-50
  • (一) 中学时代到《莱茵报》时期:基于人的类本质的人学一般原则41-42
  • (二) 《德法年鉴》至《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基于人的类本质与个人感性存在对立的人学理想42-46
  • (三) 《神圣家族》至《共产党宣言》时期:基于社会关系的人学理论纲领46-48
  • (四) 《共产党宣言》以后至《资本论》以前:基于理论和工人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人学实践48-49
  • (五) 《资本论》时期:基于人与社会关系统一的科学人学49-50
  • 二、 恩格斯的文艺人学思想50-53
  • (一) 人学思想形成时期:批判异化劳动,强调人类的解放50-52
  • (二) 人学思想成熟时期: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52-53
  • 三、 列宁的文艺人学思想53-57
  • (一) 对资产阶级抽象人道主义的批判54-56
  • (二) 对文艺社会功能的强调56-57
  • 四、 毛泽东的文艺人学思想57-62
  • (一) “二为”方向——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58-59
  • (二)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9-62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思想的当代意义62-75
  • 一、 对文艺人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具有奠基作用62-66
  • (一)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的学科基础62-63
  • (二) 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的主要特征63-66
  • 二、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推进作用66-68
  • (一)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传播正能量67
  • (二)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67-68
  • 三、 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推动作用68-71
  • (一) 正确引导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68-70
  • (二) 提升广大人民的文化自觉性70-71
  • (三) 为文化发展与创新提供不竭动力71
  • 四、 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71-75
  • (一) 文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同一性72
  • (二) 先进文艺对人自由全面发展起推动作用72-75
  • 第五章 结语75-77
  • 参考文献77-80
  • 后记80-81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兆良;;人是目的——康德人学思想的当代解读[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910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10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a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