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基本问题——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发布时间:2017-09-28 00:27

  本文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基本问题——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家 现代唯物主义 关系问题 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唯物主义


【摘要】:正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经常引证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著名论断:其一是马克思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其二是恩格斯所说的"这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对于这两个关系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名论断,人们不能不予以追问的是:"不再是哲学"的"改变世界"的世界观究竟是什么?这个世界观是"扬弃"还是"抛弃"了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家 现代唯物主义 关系问题 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唯物主义
【分类号】:B0-0;B03;A811
【正文快照】: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经常引证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著名论断:其一是马克思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其二是恩格斯所说的“这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②对于这两个关系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名论断,人们不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正聿;;“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2 孙正聿;;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J];哲学研究;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亚凡;;从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角度论历史唯物主义[J];法制与社会;2011年06期

2 刘宁;张旭;;市场经济的危机与化解——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当代意义[J];改革与战略;2011年03期

3 陆云;;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相通性——基于唯物史观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探讨[J];长白学刊;2011年04期

4 王云霞;;哲学基本问题的三个逻辑根据[J];长白学刊;2011年06期

5 张乃和;;英国学派与世界史本体论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6 孙亮;;历史唯物主义何以可能的现实追问——从“哲学语境”到“中国语境”的研究范式转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范畅;;什么是马克思“真正实证的科学”[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年00期

8 杨仁忠;屈彩霞;;马克思世界观的内涵及特点——由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论说起[J];理论探讨;2011年04期

9 周丹;;历史唯物主义:一种确定性思想[J];晋阳学刊;2011年05期

10 白刚;;作为“三大批判”的《资本论》[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1年0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萍;主体形而上学批判与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朴金波;西田“融创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曲红梅;从历史的观点看[D];吉林大学;2008年

4 柴婷婷;另一个马克思:一种人本主义化的诠释[D];吉林大学;2008年

5 徐彦伟;表象与询唤[D];吉林大学;2008年

6 顾相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文喜;回应现代性的风险[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海锋;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吉林大学;2010年

9 孙旭武;现实与逻辑——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东红;历史与实践自身运动[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D];吉林大学;2008年

2 张希来;马克思视野中的人权[D];吉林大学;2008年

3 周芬;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轴心[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8年

4 张仁天;马克思过程思想探幽[D];华侨大学;2008年

5 马秀娟;哲学教科书的问题及思索[D];吉林大学;2009年

6 周丹;马克思语境下的“现代性”概念[D];吉林大学;2009年

7 蒋楼;“实践的人道主义”到“实践的唯物主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现东;马克思哲学观探略[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9 夏自魁;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辨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文成;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来源新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正聿;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J];哲学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正聿;;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基本问题——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J];哲学研究;2010年05期

2 余乃忠;;马克思主义经典问题的再沉思——评陈先达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思辨”[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3 张志勇;;《费尔巴哈论》中哲学基本问题的再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马俊峰;;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意蕴[J];哲学研究;2009年03期

5 吴启文 ,陈长畅;哲学基本问题的渊源和争论[J];现代哲学;1990年03期

6 孙承叔;;《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哲学地位[J];哲学动态;2008年11期

7 李宏伟;;关系实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体所系[J];求实;2009年01期

8 许恒兵;;近年来学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评述[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9 张曙光;;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历史[J];哲学研究;2008年04期

10 张传开;;历史唯物主义及其人文关怀[J];哲学研究;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建公;;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云峰;;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俞吾金;;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反思[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5 王雅林;;马克思“生活的生产”理论预设的当代意义[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国祥;;关于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诠释[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7 黄灿章;;老子的唯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方向[A];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海峡两岸李氏恳亲会论文集[C];2003年

8 胡春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中国化[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9 唐正东;;《资本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贾东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史上闪光的经典——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60周年[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贵山;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文艺理论研究[N];文艺报;2008年

2 米山;当代所读书小组活动的经验与成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刘福森;马克思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N];光明日报;2007年

4 马驰;历史唯物主义与文学史写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钱广荣;传统美德及其承接的基本问题[N];协商新报;2009年

6 浙江工商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陈荣富;正确释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李抒望;关注民生:一个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N];辽宁日报;2007年

8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钱广荣;传统美德及其承接的基本问题[N];光明日报;2009年

9 邢贲思;“三个代表”与唯物史观[N];北京日报;2003年

10 蒋红;马克思的社会建设思想[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楠;人与社会关系思想的历史性生成[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杜宪升;《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前提”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王云霞;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4 胡海波;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凤敏;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秦秋;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当代反思[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李慧娟;超越启蒙[D];吉林大学;2006年

8 朴金波;西田“融创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曲红梅;从历史的观点看[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田;社会民主主义视野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5年

2 程小强;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公平困境”问题[D];华侨大学;2007年

3 王丽娟;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生产”范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郝欢;恩格斯社会发展合力论的理论价值及其现实意义[D];兰州大学;2008年

5 王桂青;霍布斯鲍姆的社会批判思想及其启迪[D];山西大学;2008年

6 万惠琴;试论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刚;宋明理学产生的必然性及其流弊[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唐爱民;对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9 周丹;马克思语境下的“现代性”概念[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史兰;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32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32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2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