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可持续发展 节约经济 适度人口 绿色生产和消费
【摘要】:以牺牲生态谋求经济增长、以牺牲劳工谋求资本增值、以牺牲他人谋求自身福利、以牺牲整体谋求局部发展、以牺牲长远谋求眼前利益、以牺牲精神谋求物质占有、以牺牲后代人谋求当代人享受,这种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正面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作为全人类精神财富和工人阶级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不仅给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而且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蕴涵的循环和节约经济思想、适度人口思想、全面协调发展思想、适度和绿色消费思想,是指导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私有化是过去和当今世界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根源,践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正是回归和推动马克思主义指向的科学社会主义。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可持续发展 节约经济 适度人口 绿色生产和消费
【分类号】:A811;X2
【正文快照】: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倡导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集中体现之一是可持续发展,因为不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本的发展、不全面的发展、非协调的发展,以及非和谐的发展,都将导致发展的延缓或者停滞,是不可持续的。同时,我们看到,可持续发展涉及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伴随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李莉娅;叶苗;;舆论引导方式,期待艺术性创新——“开放条件下舆论引导方式”调查与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2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5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2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3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4 谢凤华;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5 侯宣杰;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景丽;;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J];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吕科建;段盼盼;杜菲;;广义城市生态安全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年03期
3 刘东生;李凤起;;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新途径[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6年04期
4 于小俸;李民峰;;石门火电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J];电力环境保护;2006年04期
5 林冬;崔建强;;城市地下道路环境影响评价初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6 于波;唐伟;孙晓怡;;清原县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5期
7 洪增光;;加快山区城市可持续环境经济发展对策的探索[J];环境;2006年S1期
8 王黎萍;;我国生态文化的现代意义[J];甘肃农业;2007年04期
9 彭芳;;构建全方位生态补偿机制: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诉求[J];传承;2007年06期
10 刘俊英;;构建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J];环境保护;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婕;;乡镇企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策略[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2 卢彦;郎景波;;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牟义军;周纯;陈涛;张雯煜;;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以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台州市为例[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逯宇铎;孙左猛;;辽宁省生态足迹测定与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5 冯薇;;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孙新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回顾与展望[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7 易海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李法云;穆怀中;罗勇;;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9 李智;鞠美庭;邵超峰;刘伟;;城市宏观环境规划思路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10 汪红;王学华;;生态城市规划编制内容[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团结湖中学 郑苏艳;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王,
本文编号:933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3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