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奥康纳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的根源和消解

发布时间:2017-10-05 19:16

  本文关键词:论奥康纳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的根源和消解


  更多相关文章: 奥康纳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 消解


【摘要】:詹姆斯·奥康纳(James O'Connor)是美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领军者之一。奥康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分析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指出了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的产生原因,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尔后,奥康纳从"保护第一""生产性正义"以及国家民主化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等层面,阐述了如何消除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奥康纳对于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的提出和消解途径的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关键词】奥康纳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 消解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克沃尔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13BKS06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
【正文快照】: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主张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生态危机,而美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詹姆斯·奥康纳(James O'Connor)就是这一流派在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东红;;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及其启示[J];理论视野;2010年04期

2 王行坤;;自然、公共性与正义的可能——读奥康纳《自然的理由》[J];绿叶;2012年09期

3 朱宏;杨慧民;;论詹姆士·奥康纳的“自然维度”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历史唯物主义重构的出发点[J];延边党校学报;2013年03期

4 宿晨华;;奥康纳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J];学术探索;2014年05期

5 王旭;;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浅析[J];才智;2010年09期

6 张忠跃;;简论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J];学理论;2012年33期

7 袁秋兰;;资本与自然——论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9期

8 陈学明;;论奥康纳对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理论内在联系的揭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3期

9 穆艳杰;吕春晖;;略论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一封充满关爱和勇气的信[J];社会与公益;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扬;奥康纳:所有人都将死于心碎[N];文学报;2010年

2 编写 默秋;爱,不仅是拥有[N];文汇报;2009年

3 刘秀娟;什么都能写成小说[N];文艺报;2010年

4 比目鱼;奥康纳为何如此“邪恶”?[N];东方早报;2010年

5 记者 徐灿;孟建柱与澳大利亚内政兼司法部长奥康纳会谈[N];人民公安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孔丽频;管理与监督:角色不能混淆[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黄敏;老伴忘了50多年相濡以沫,妻子宽容诠释爱的真谛[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记者 王蕾;伦敦再来一次骚乱怎么办[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9 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研究员  虞 平;奥康纳隐退引发美国政坛地震[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胡;李翊云《金童玉女》进入弗兰克·奥康纳奖决选[N];中华读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惠媛;论弗兰纳瑞·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宗教危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宿晨华;詹姆斯·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平坦;“南方女性神话”的现代解构[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莉莎;怨恨之维—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新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詹晓非;奥康纳“生态批判”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蕾;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的疏离主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薛俊森;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5 陈春雨;弗兰纳里·奥康纳笔下的“孤独个体”[D];河南大学;2015年

6 刘娟;奥康纳短篇小说创作与“圣经文化”资源探析[D];江南大学;2009年

7 吴君珍;走出虚无——看弗兰纳里·奥康纳对虚无之批判[D];安徽大学;2010年

8 姜晓娜;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智血》中的凝视[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文瑜;试析弗兰纳里·奥康纳狂欢化的怪诞艺术风格[D];新疆大学;2005年

10 温亮明;对《智血》中弗莱纳里·奥康纳基督教现实主义的探索[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78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78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1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