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及其理论超越

发布时间:2017-10-06 12:37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及其理论超越


  更多相关文章: 自由 马克思 自由观


【摘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入手,先对自由的概念进行界定,介绍马克思自由观产生的理论背景,对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过程进行细致分析,最后从真正的自由、自由的主体、自由共同体三个方面来论述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论超越。马克思自由观的提出并不是凭空的、前无古人的,古往今来哲学家们对自由的界定不尽相同,自由正是在前人的不断发展中获得了更深刻的意义,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英国经验派、大陆唯理派、法国启蒙主义、德国古典哲学都曾先后进入过马克思的视野。马克思在吸收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身处的时代深入剖析了自由的含义,在他看来自由是人的本质,自由不仅仅是对必然的认识,更是现实的人对世界的改造。既然自由与现实的人息息相关,那自由也就可以通过实践来实现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人们对于自由的认识是否真实。马克思进一步研究出自由的真正主体正是进行实践活动的人,即现实的人,因为现实是自由与必然之间的联系。人是自由的主体,人的本质活动是劳动,自由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综合二者来说人的本质即是需要。人的需要是人的生命的内在依据和存在状态,人的需要是人劳动创造活动的深层根源,人的需要受制于多重社会条件,人的需要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人的能动性。马克思认为人类的自由必须在共同体中才能实现,这个共同体不能是虚幻的共同体,而是真正的共同体,它是自由人的大集合,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的回归,也是真正的个性自由的大解放。这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最完美的生活状态。在真实的共同体中,个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合获取自己追寻的自由。在《共产党宣言》中,恩格斯认为这个真正的共同体就是共产主义。
【关键词】:自由 马克思 自由观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1
  • 一、选题缘由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 第一章 万物霜天竞自由11-14
  • 1.1 什么是自由11-12
  • 1.2 自由如何实现12-14
  • 第二章 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论背景14-23
  • 2.1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由观14-16
  • 2.2 中世纪时期的自由观16-17
  • 2.3 英国经验派的自由观17-18
  • 2.4 大陆唯理派的自由观18-19
  • 2.5 法国启蒙主义的自由观19-20
  • 2.6 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由观20-23
  • 第三章 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过程23-36
  • 3.1 马克思自由观的萌芽时期23-26
  • 3.2 马克思自由观的转变时期26-30
  • 3.3 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时期30-34
  • 3.4 马克思自由观的进一步发展34-36
  • 第四章 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论超越36-43
  • 4.1 真正的自由36-38
  • 4.2 自由的主体38-40
  • 4.3 自由的共同体40-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一、著作部分:44-45
  • 二、期刊部分:45-46
  • 三、硕士论文部分:46-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康之;张乾友;;人类追求自由的思想轨迹[J];长白学刊;2009年03期

2 何祚庥 ,段若非;关于“以人为本”的对话[J];当代思潮;2004年02期

3 陈国富;李国辉;;价值的目的性与超越性:自由与平等的当代凸显路径[J];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06期

4 李永刚;谈人本主义经济学的几个问题[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3期

5 贾中海;论分配正义与权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5期

6 周庆国;;论公平、公正、正义与平等的相互关系[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文长春;;分配正义及其局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3期

8 杨思基;平等与公平的定性分析和历史分析[J];齐鲁学刊;1996年05期

9 韩庆祥;;论以人为本的深层意蕴[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韩庆祥,郭立新;马克思的人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涂良川;论马克思的正义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余京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维度及其当代观照[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82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82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2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