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理解——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论争的论争

发布时间:2017-10-08 03:3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理解——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论争的论争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美学 美学的哲学基础 实践存在论美学


【摘要】:关于"实践存在论"或"实践生存论"的论争,实质上关涉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美学、文学理论研究应该建基于何种马克思哲学基础之上等基本理论问题。在当代语境中,"实践存在论"或"实践生存论"美学致力于在当代哲学思维方式转型的整体背景下打通"实践论转向"与"生存论转向"之间的内在关联。而董学文在"实践存在论"美学论辩中表述的基本立场与观点存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与缺陷,明确这一点,有助于祛除长期以来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遮蔽下的对马克思哲学及其美学的误读曲解,从而在当代语境下重新阐释和理解马克思的实践美学观点。在否驳"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辩中,董学文提出所谓的"彻底的一元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或原理,不过是苏联模式的官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某种直接复述或再度重申。从本体论层面看,这种彻底的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或物质统一性的理论表述,其实质是一种传统的物质实体本体论;从认识论层面看,彻底的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的理论表述,其实质是一种主客二分的符合认识论;从价值论层面看,彻底的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真理的客观反映或认识的理论表述,其实质是一种客观中立的科学实证论。而"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正是在此语境之下,显示出特有的理论意义与语境内涵。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 美学的哲学基础 实践存在论美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4BZW003) 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A类项目(08JD41)
【分类号】:B83;A811
【正文快照】: 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美学、文学理论研究的哲学基础,已经成为一种无法替代的理论资源,因此,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命运,如何从当代视域出发阐释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以彰显其理论的精神实质与当代意蕴,关涉到在当代语境中如何建构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理论等重大基本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李莉娅;叶苗;;舆论引导方式,期待艺术性创新——“开放条件下舆论引导方式”调查与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J];人文杂志;2006年03期

2 朱立元;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关于新世纪文艺学、美学研究突破之途的思考[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约稿启事[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2 葛祥国;马国照;;浅谈后现代艺术的本质——基于马克思主义美学视角[J];山花;2011年14期

3 李新市;;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美育建设[J];大连干部学刊;2011年06期

4 李新市;;简论美育建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卷首语[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6 ;Face the Reality and Develop Marxist Aesthetics——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Justin O'Connor[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7 曹谦;;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马克思主义性质——以“实践”概念为中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栗永清;;朱立元先生学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6期

9 蔡福军;;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孙绍振[J];东吴学术;2011年03期

10 谢雪莲;;艺术在消亡与涅磐之间——谈席勒美学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影响及其现代批判[J];贺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谷鹏飞;;中国美学的现代发生与当代困境[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攸欣;;朱光潜在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张伟;;认识论·实践论·本体论——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嬗变与发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丁国旗;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8年

2 任雪;坚持美学研究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N];文艺报;2010年

3 张永清;当下美学研究期待解决什么[N];文艺报;2003年

4 刘晓燕;作为马克思后学的阿多诺[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代迅;跨文化转向中的中国美学抉择[N];文艺报;2009年

6 彭修银;构建当代形态的和谐美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晓文;中国当代美学新的学科生长点[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恒贵;卢卡奇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3年

3 徐炫;自然何以为美?生态主义视野中的蔡仪美学[D];西南大学;2010年

4 李瑞奇;倥偬廿载,,浮沉三纪——陈望道美学思想评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s櫦

本文编号:991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991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e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