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转型模式
本文关键词:略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转型模式
【摘要】:政治转型是指从传统的专制集权统治向现代民主体制的过渡,亦即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而且还出现了以政治基础的兼容化、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化、政治治理方式的民主法治化等为标志的政治转型与发展。目前这一转型还没有完成,但转型的基本轮廓和努力方向已经较为明晰,它们将成为我们今后继续推进政治转型的出发点。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政治现代化 转型模式
【分类号】:D619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转型(Social Transformation)”是社会学中社会变迁的子概念,它源于西方发展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结构-功能学派现代化理论的经典思想。在今天,“社会转型”已成为描述和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的重要理论范式。当代中国现代化的转型模式是指在全球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敏;后发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与现实悖论──从国家与社会的分离看社会现代化[J];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2 韩克庆;市民社会与中国的现代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3 李培林;再论“另一只看不见的手”[J];社会学研究;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评述[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3 王浩斌;;风险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伦理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林婷;权威与秩序——对于中间组织缺失与整合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刘守芬,汪明亮;试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与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贺宾;;走向对话交往的现代伦理生成机制[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7 陈文江;周亚平;;公众参与方式与社会转型中的“逆转型”现象——以Y市政府搬迁中的公众参与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敖安强;;论我国社会转型与国有林管理体制创新的关联[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沈杰;我国社会学重建以来的学科发展[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尹章池;;用经济学理论审视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方向[J];编辑之友;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2 戴桂斌;;从现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看村民自治的未来走向[A];村民自治与新农村建设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俊华;陈传明;;企业家社会资本与公司绩效关系[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评述[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吴忠民;;略论20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强;;现代化图景中邓小平行政思想的四维向度[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周建新;吕俊彪;;传统文化与跨国民族的社会转型——以广西东兴市万尾村京族人为例[A];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C];2006年
8 沈忻昕;;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新特征[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蒋美华;;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内女性办事人员的职业变动[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东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内在根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学军;超越传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长江;邓小平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傅艳蕾;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明;当前县级政府绩效评估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陈勇军;会计诚信危机及其政府治理[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小倩;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6 李杰;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玉奎;苏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超;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现代转进路径探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志仪;饶河流域典型徽州传统村镇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与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许东;社会转型期我国新社会阶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唐士其;“市民社会”、现代国家以及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2 马;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2年06期
3 赵黎青;柏特南、公民社会与非政府组织[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4 李银河,陈俊杰;个人本位、家本位与生育观念[J];社会学研究;1993年02期
5 韩克庆;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J];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04期
6 俞可平;社会主义市民社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J];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7 韩克庆,董建军,韩锋;普遍受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J];文史哲;1999年06期
8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社会结构转型课题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与隐患[J];战略与管理;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蕤洁;;有效性与合法性:中国政治变迁中的两种主题转换[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魏和永;李兵园;;浅析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中的历史性因素[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3 杨宏雨;;影响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因素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缪沙琪;师艳玲;;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建设的演变[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安娜;;中国政治现代化视野中的政党制度建设[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6 胡肖华;谢忠华;;政治现代化视域下政治参与的困境及其破解[J];岭南学刊;2011年04期
7 徐行;翟永冠;;试论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与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胡宇;;当代中国政治的出场学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9 童庆平;;理论引介与实践检视的有机结合——评《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高民政;;中国党军关系的现代化——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松松;;中国政治现代化中的政党因素——基于辛亥革命历史的分析[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德林;;政治现代化与党的领导[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廖大伟;;刺宋案与民初政治现代化尝试的夭折[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4 饶入东;姜丽;;农村社区转型模式及建设方式的研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5 王亚迅;王云;王亚智;;石景山区低碳转型模式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6 郭德宏;;什么是现代化?[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刘志山;;论深圳特区的现代化[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孙欲声;;论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王金洪;;藏区公民的政治参与:藏区政治现代化的动力[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文红玉;涂志明;;试论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的政治现代化观[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玉涛 洛阳师范学院;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出场路径与未来趋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张春;泰国政治现代化迈入新阶段[N];东方早报;2011年
3 唐宋钢铁经济研究院院长 宋雷;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钢贸企业转型模式[N];中国冶金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冬妹;一个枣业大县的转型模式[N];新疆日报(汉);2011年
5 安徽大学 陈义平;政治文化是政治现代化的内在支撑[N];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陈建辉;资源枯竭城市探索五大转型模式[N];经济日报;2004年
7 许耀桐;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新发展 新特点[N];学习时报;2003年
8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齐卫平;政治协商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品牌[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王晓波 王萍;开放型经济转型模式拉升博爱外贸出口[N];焦作日报;2010年
10 刘云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土耳其的军队与政治现代化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建辉;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高旭红;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4 付育;清末政治改革的法律路径[D];吉林大学;2006年
5 史英杰;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宋林霖;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贾国华;冷战后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战略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张米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任勇;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李云霞;中印现代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坤;当代中国政治过程中的精英—大众整合分析[D];云南大学;2011年
2 张琼;德意志帝国政治现代化的自反性特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锴;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建构[D];兰州大学;2010年
4 韩利军;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乔志龙;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杨丽梅;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设[D];河北大学;2004年
7 缪玉娟;中国三星级酒店转型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白付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参与体系[D];郑州大学;2002年
9 孙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10 万绍红;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路径[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01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00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