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海峡两岸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07:17

  本文关键词:海峡两岸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司制度 上市公司治理 权力制衡 法律制度


【摘要】:20世纪著名社会法学家庞德曾指出,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必须在维持法律传统与吸纳新法之间保持平衡。公司这种组织作为舶来品,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一种企业法人。自上世纪初移植大陆地区之后,无论在旧中国还是新中国,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04年,清政府颁布《公司律》,不仅首度引进西方现代公司制度,而且将公司形态分为四种,即合资公司、合资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1914年,国民政府《公司条例》将公司进一步优化为无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两合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四种形态,似已逐渐确立现代公司的类型,为以后《公司法》修正并确定公司种类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其它相关公司法律制度陆续施行,有效地促进了证券交易、公司债券发行等商事行为的产生与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过程,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石。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高速腾飞,上市公司治理概念在上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中兴起,在90年代初上市公司治理概念传入我国大陆地区。时值大陆地区经济进入高速腾飞之际,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研究也就成为大陆地区法学界21世纪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公司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良好的公司治理更作为社会治理目标实现的基础和先导。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公司治理更加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迄今为止,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渐次地上升为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复杂课题,所以寻找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公司治理模式必将成为所有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法律问题。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必然无法置身其外。是故,在两岸公司法律制度发展背景下,上市公司治理之相关制度即有讨论之必要。学界普遍认为:法律是可以移植的,但是切不可忽视对其赖以为生的环境因素的比较考察。海峡两岸具有同根同源的文化传统,且都属大陆法系(严格地讲,应该说大陆地区较为接近),因此在讨论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上,理论上具有可比较性,并可择机对可借鉴之法律制度进行移植,为我所用。本文将系统比较研究海峡两岸上市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结构模式、法律规则、实务问题以及治理概况之间存在的差异,借此在比较中找出更加符合大陆地区未来发展趋向的法律制度与具体规则,为大陆地区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加码。具体而言,建立更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法律制度,能够保证上市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相互之间的权力制衡,也是大陆地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关键。但从现状来看,与发达国家、地区经济组织建设相比,大陆地区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仍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亟须探索出一些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及其法律制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本文就志在探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为什么要用法律制度对上市公司治理进行规制”这一基本问题,并进而解答“大陆地区如何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教训,在上市公司自治之外构建一个良好的法律保障体系”,以及“进入经济发展转型期后,大陆地区上市公司如何稳步发展”的现实性问题。笔者将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对问题的讨论:第一部分探讨与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相关的概念,因为现代之公司治理概念相较之于以往已有较大之改进,讨论公司治理之内涵,可借以了解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经济组织公司的治理现况与趋势,而其基本内涵已经能够准确地指出公司治理的意义与目的所在,所以能够回答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重要性问题;第二部分从历史发展的线索,追溯海峡两岸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演进,展现两岸“分而治之”后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发展的不同路径;第三部分对海峡两岸上市公司治理的现行法律制度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不同层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寻求其中之差异与趋同,显示两岸“异曲同工”,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也与时俱进,不同程度地为方便市场主体对于自身的改进,促进上市公司的价值最大化,做出了贡献;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则是对前文的总结,给出了比较与分析后的结论。具体第四部分对海峡两岸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两岸“殊途同归”,上市公司的治理也不例外,而台湾地区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模式与理念、制度建设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值得大陆地区借鉴;第五部分则对以上议题进行了融合,深感大陆地区正在“走向法治”,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更是如此,本文从原则与规则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完善大陆地区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可行性建议:坚持和谐发展以及分权制衡的现代公司治理核心思想,兼顾资本民主与经济民主;完善上市公司内部运行系统,发展上市公司外部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有效执行率。最后的余论是根据对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发展史的研究和把握,展望大陆地区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也从宏观层面阐述了本文的比较研究结论。
【关键词】:公司制度 上市公司治理 权力制衡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20
  • 0.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12-14
  • 0.2 文献梳理14-16
  • 0.3 研究方法16-18
  • 0.4 本文结构及内容安排18
  • 0.5 主要创新18-20
  • 第1章 上市公司治理及其法律制度概述20-53
  • 1.1 上市公司治理概述21-30
  • 1.1.1 公司概念及其沿革21-23
  • 1.1.2 上市公司概念及其沿革23-26
  • 1.1.3 公司自治与公司治理26-30
  • 1.1.4 上市公司治理30
  • 1.2 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概述30-47
  • 1.2.1 公司治理、上市公司治理与其法律制度的关系30-32
  • 1.2.2 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概念32
  • 1.2.3 上市公司治理之类型32-36
  • 1.2.4 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设计的核心36-39
  • 1.2.5 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价值目标39-43
  • 1.2.6 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目的和意义43-47
  • 1.3 当代主要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模式概述47-53
  • 1.3.1 英美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48-49
  • 1.3.2 德日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49-50
  • 1.3.3 东亚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50-51
  • 1.3.4 上市公司治理主要模式的比较51-53
  • 第2章 海峡两岸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53-67
  • 2.1 1949年前中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55-57
  • 2.1.1 清政府1904年《公司律》55-56
  • 2.1.2 民国初年1914年《公司条例》56
  • 2.1.3 1929年国民政府《公司法》56-57
  • 2.2 大陆地区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57-63
  • 2.2.1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公司立法活动57-59
  • 2.2.2 1993年《公司法》的颁布59-60
  • 2.2.3 《公司法》的历次修正60-63
  • 2.3 台湾地区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63-67
  • 2.3.1 日治时期(1895-1945年)企业组织发展概况63
  • 2.3.2 台湾《公司法》的历次修正63-67
  • 第3章 海峡两岸上市公司治理现行法律制度的比较67-97
  • 3.1 海峡两岸上市公司治理现行法律制度的宏观比较67-78
  • 3.1.1 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的比较68-70
  • 3.1.2 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比较70-71
  • 3.1.3 上市公司股东会制度的比较71-73
  • 3.1.4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比较73-78
  • 3.2 海峡两岸上市公司治理现行法律制度的微观比较78-91
  • 3.2.1 上市公司微观比较样本的背景介绍78-79
  • 3.2.2 上市公司治理运作架构的比较79-83
  • 3.2.3 上市公司治理策略的比较83-88
  • 3.2.4 上市公司经营发展情况的比较88-91
  • 3.3 海峡两岸上市公司治理现行法律制度的差异91-97
  • 3.3.1 上市公司治理理论背景的差异92-93
  • 3.3.2 上市公司治理市场体制的差异93-94
  • 3.3.3 上市公司治理具体制度的差异94-95
  • 3.3.4 上市公司治理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95-97
  • 第4章 海峡两岸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反思与借鉴97-112
  • 4.1 海峡两岸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反思97-106
  • 4.1.1 大陆地区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反思97-103
  • 4.1.2 台湾地区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反思103-106
  • 4.2 台湾地区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借鉴106-112
  • 4.2.1 台湾地区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模式与理念的借鉴106-109
  • 4.2.2 台湾地区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建设的借鉴109-111
  • 4.2.3 台湾地区上市公司治理从业人员培养的借鉴111-112
  • 第5章 走向法治:大陆地区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完善112-126
  • 5.1 完善大陆地区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指导原则112-115
  • 5.1.1 坚持和谐与发展为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发展方向112-114
  • 5.1.2 坚持分权制衡的现代公司治理核心思想114-115
  • 5.1.3 兼顾资本民主与经济民主115
  • 5.2 完善大陆地区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115-126
  • 5.2.1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运行系统116-120
  • 5.2.2 发展上市公司外部市场的有效竞争120-123
  • 5.2.3 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有效执行率123-126
  • 余论126-129
  • 参考文献129-138
  • 致谢138-1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新珍;刘建枫;;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制度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产业;2012年10期



本文编号:1005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005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3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