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人大选举制度发展的瓶颈与突破——基于衡阳贿选案的反思
本文关键词:地方人大选举制度发展的瓶颈与突破——基于衡阳贿选案的反思
【摘要】:衡阳贿选案作为建国以来地方人大选举制度发展进程中最严重的贿选案,是对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一个深刻警示。候选人提名制度、确定制度与选举监督体系内在设计缺陷突出,选民和代表廉选意识缺失,党员自我防腐能力弱化等问题,是当前地方人大选举制度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因此,只有进一步优化地方人大选举制度的自身设计,培养选民与代表的廉选意识,加强地方人大中党组织的建设,才能真正突破地方人大选举制度发展的瓶颈,实现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新常态"。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地方人大选举制度 瓶颈 突破 衡阳贿选案
【分类号】:D624
【正文快照】: 一、衡阳贿选案简单回放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1月3日,527名衡阳市人大代表出席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参与对湖南省人大代表的差额选举,在此次选举过程中,有56名省人大代表当选者通过行贿518名衡阳市人大代表和68名大会工作人员获得当选。另据有关报道,此次贿选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蒯正明;杨新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组织资源开发的挑战与回应[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年01期
3 张海涛;;从“衡阳贿选案”论现阶段“代表构成”和代表的“代表性”问题[J];人大研究;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晓;;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论地区研究与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追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韦岚;;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的身份认同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周佳峰;;“投票悖论”的分析及其矫正——理性选择理论的“投票现象”应用批判[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高春芽;;社会企业家的民营化改革实践[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5 杨泽章;孙明明;;制度正义探微[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臧雷振;;政府机构改革比较研究中的理论简化及省思[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11年00期
7 肖f^;郎帅;;文化、情感与理性选择:一个政治学的难题[J];公共管理研究;2010年00期
8 朱富强;;理论滞后乃当前经济发展的阿基里斯之踵:改革开放30年回顾[J];改革与战略;2009年02期
9 陈尧;;理性选择与民主制度——威廉·赖克与美国实证政治理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郑吉峰;;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结构与层次[J];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潘睿;;生态技术社会选择的博弈论视角[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臧雷振;;政府机构改革国际比较的隐然前提——被忽略的预设及其省思[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刚;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雪凤;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视角下NGO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董良;审慎理性作为道德基础的意义与限度[D];浙江大学;2011年
4 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杰;中国民主建设中的政治权力配置方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6 谢金林;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董春宇;公共决策需求与供给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朱亦一;论施蒂纳的形而上学批判及马克思对其批判的批判[D];清华大学;2007年
9 李杰;民众参与立法的制度模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刘激扬;公共卫生资源公平配置的伦理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显涛;阜新新玛特体育休闲服饰消费者行为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唐飞;大学生对介入群体性事件的选择取向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3 陈亮;抗争政治理论视域下的民主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曼;高考陪读家长行为选择研究及其影响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海涛;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张力;中国区域行政合作的非均衡演进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7 陈宇秦;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赖泽栋;非理性购买决策与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刘钢;农民工维权中的政府[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珩;政治冷漠与“高投票率”[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名;;走向公民社会——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历史及趋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2 周多刚;邵云瑞;;论党的执政资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刘红凛;;政党的民主功能及其中西差异[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庾莉萍;;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紫翰;选举制度发生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2期
2 孙彬;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革初探[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年02期
3 胡盛仪;;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发展及启示[J];楚天主人;2000年04期
4 孙彬;中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历史回溯[J];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02期
5 谭卫华;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及其启示[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6 党国英;探索乡村民主政治发展之路——读《创新与发展——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J];中国改革;2001年07期
7 张伟;英法美三国选举制度比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王元仁;关于完善人大选举制度的几点设想[J];行政与法;2002年12期
9 李伯钧;代表选举要引入或完善三种机制[J];海南人大;2002年06期
10 唐元松;;选拔制度与选举制度辨析及启示[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2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雷;安中业;;刍议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革的方向[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2 袁达毅;;中国选举制度改革论纲[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敏之;;改进和完善人大选举制度的思考[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4 罗倩;许艳娜;;人大代表选举引入竞争机制不等于是西方的竞选[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辛秋水;;“组合竞选”和“海选”谁与争峰?——两种选举制度模式对比调查的报告[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卢福营;王琳;;寻求性别平等的选举制度创新与现实遭遇——浙江省X、T镇的女村委专职专选调查[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邓建中;;切实有序推动农民平等选举权的实现——从限制的到平等的选民观念变革及制度变迁[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彬;变革选举制度治疗“贿选”[N];东莞日报;2013年
2 富东燕;刘乃兰:完善村干部选举制度[N];中国妇女报;2007年
3 甄言;对西方选举制度真相的研究与思考[N];北京日报;2010年
4 彭,
本文编号:1005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00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