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关于公民公益诉讼资格问题的法律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16 11:05

  本文关键词:关于公民公益诉讼资格问题的法律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民事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公民


【摘要】:1996年,丘建东因“一块二”官司被誉为“中国公益诉讼创始人”,揭开了我国公益诉讼的序幕。近二十年来,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大量发生,涉及的领域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公民权利等等。虽然,公益诉讼在民间风声水起,理论界也呼声渐高,但我国对民事公益诉讼的立法却艰难曲折。2007年,我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一次修订,公益诉讼的规定被流产。2012年,《民诉法》进行第二次修订,首次对公益诉讼的内容进行了规定。《民诉法》第55条写到“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污染环境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与机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作为一项法律制度而言,《民诉法》对公益诉讼的规定显然比较原则,而且也遗憾地将公益诉讼起诉主体限定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 从我国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来看,公民恰恰是引发民事公益诉讼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公益诉讼网主导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公益诉讼”排行榜上,公民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占据多数。虽然有些案件往往不能进入法律通道,有些案件哪怕被法院受理了,也不能达到保护公共利益的初衷,但公民对公益诉讼的热情是高涨的。反过来看,《民诉法》实施后,可以进入法律通道的公益诉讼却依然难以展开。这固然有司法上的障碍,但起诉主体的缺位也是一个原因。2014年3月15日修订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了省级以上消费者协会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但到目前为止,针对消费领域存在的或发生的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尚没有一家消费者组织拿起公益诉讼这一有力武器。 我国理论界关于公民是否具有提起公益诉讼资格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对此,支持者的观点是,应该畅通公民维护公共利益的渠道,弥补机关和有关组织的不足。反对者认为,允许公民提起公益诉讼,会造成滥诉,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笔者认为,公益诉讼是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设的一项法律制度,公民作为公共利益的最终分享者,有权利采取保护公共利益的行动,而公益诉讼显然是最有力、最民主、最符合法治要求的一种手段。滥诉的顾虑,不能成为阻碍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的绊脚石。不管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公民在公益诉讼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司法实践的逐步探索,尽管《民诉法》限定了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但是民事公益诉讼启动主体仍有广阔的探讨空间。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民事公益诉讼的基础理论。本部分将阐述公共利益、公益诉讼和公益诉权等基本问题。第二部分是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比较。主要论述公益诉讼代表人,比较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以及两大法系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比较。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现状的剖析,试图厘清公民作为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及相关的制度性设计,以求完善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制度。
【关键词】:民事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公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5.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导言10-11
  • 第一章 民事公益诉讼基础理论11-27
  • 第一节 公共利益11-18
  • 一、 关于“公共利益”的论说11-14
  • 二、 相近概念分析14-16
  • 三、 公共利益的特征16-18
  • 第二节 公益诉讼18-22
  • 一、 何谓“公益诉讼”?18-20
  • 二、 公益诉讼的特征20-21
  • 三、 公益诉讼的分类21-22
  • 第三节 公益诉权22-27
  • 一、 公益诉权的概念22-24
  • 二、 公益诉权的性质24
  • 三、 公益诉权对传统诉权的突破24-27
  • 第二章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27-36
  • 第一节 公益诉讼代表人27-30
  • 一、 官方公益诉讼代表人27-28
  • 二、 民间公益诉讼代表人28-30
  • 第二节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30-32
  • 一、 美国30-32
  • 二、 英国32
  • 第三节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32-34
  • 一、 德国32-33
  • 二、 日本33-34
  • 第四节 两大法系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之比较34-36
  • 一、 检察机关34-35
  • 二、 公益团体35
  • 三、 公民35-36
  • 第三章 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思考36-47
  • 第一节 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36-41
  • 一、 有关国家机关对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36-38
  • 二、 公益诉讼的民间探索38-41
  • 第二节 确立公民个人民事公益诉讼资格的必须性41-42
  • 一、 给予公民合理的公益诉权是与公益诉讼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的41
  • 二、 给予公民合理的公益诉讼是法治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41-42
  • 三、 给予公民合理的公益诉权是建构我国公民社会的要求42
  • 第三节 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设计42-47
  • 一、 建立诉前审查机制43
  • 二、 建立诉讼费用免除制度43-44
  • 三、 建立法律援助机制44-45
  • 四、 建立胜诉奖励机制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巍;;美国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程序和制度保障[J];当代法学;2007年04期

2 莫纪宏,张毓华;诉权是现代法治社会第一制度性权利[J];法学杂志;2002年04期

3 林子英;政府利益论[J];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4 黄松有;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J];法学研究;2000年04期

5 徐国栋;;罗马法中的四大民众发动程序[J];法学研究;2009年01期

6 臧乃康;政府利益论[J];理论探讨;1999年01期

7 陈运来;;罗马法公共利益原则及其对我国民商立法的启示[J];岳麓法学评论;2001年00期

8 张千帆;“公共利益”是什么?——社会功利主义的定义及其宪法上的局限性[J];法学论坛;2005年01期

9 杨立新;新中国民事行政检察发展前瞻[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江伟,段厚省;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J];现代法学;2000年06期



本文编号:1042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042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1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