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16:17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档案馆 建设 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给档案事业带来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档案馆作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单位,要看清形势,把握时代发展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住档案工作与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扩大开放,面向社会,面向所有公众,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推动各级综合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的顺利转型,完善公共档案馆各项建设。 建设公共档案馆在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方面有着重大意义,更好地保障各市场主体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公共档案馆建设进程中,加强了档案界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档案学理论的发展。 建设公共档案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文章从设置主体、馆藏主体、服务对象、职能定位四个方面对公共档案馆下了定义,指出公共档案馆具有公共性、社会性、服务型、开放性、文化性等特征。 目前,数量众多的综合档案馆是我国档案馆的主体。2009年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指出,在今后十年里,要努力把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成为具备“五位—体”功能的公共档案馆。 我国综合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转型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向公共档案馆转型是实现档案资源价值的重要途径,是深化档案工作改革的必要举措,是发展档案事业、建设档案强国的需要。 我国综合档案馆已具备向公共档案馆转型的基本条件: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公众信息意识和档案意识的增强。 向公共档案馆的转型需要从理论到实践的革新,随着档案学新理论,如新来源观、后保管模式等的出现,档案馆工作的观念也要不断创新,我们要有发展观念、开放观念、文化观念、信息共享观念,根据具体地区情况具体实施,提倡发展模式的多样化。转型的实质是拓展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其公共服务机制。 本文提出了关于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管理体制方面,指出档案局和档案馆职责分开,各司其职;调整档案局职能范围,增设现行文件管理职能;提倡管理形式的多样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档案馆工作中。馆藏资源方面,指出严格贯彻国家档案局第9号令和第10号令;结合社会热点做好相关档案收集;积极参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工作;加强与博物馆、图书馆等相关机构的信息传递和互动交流;整合档案资源。文化建设方面,指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开展档案馆自身文化建设。法制建设方面,指出依法治档;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要与时俱进;成立公共档案馆协会提供行业保障。人力资源方面,指出引进高素质、多方面专业人才;提高馆内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公共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抓住重点,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推动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公共档案馆 建设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7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1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8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6-18
  • 1.4 研究内容18-19
  •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19
  • 1.5.1 研究方法19
  • 1.5.2 研究思路19
  • 1.6 创新点和特色19-20
  • 2 公共档案馆的概念与特征20-24
  • 2.1 公共档案馆的概念20-21
  • 2.2 公共档案馆的特征21-24
  • 3 我国综合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转型的必要性24-26
  • 4 实现我国综合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转型的基本条件26-30
  • 4.1 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26-27
  • 4.2 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27-28
  • 4.3 公众信息意识的增强28
  • 4.4 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28-30
  • 5 实现我国综合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转型的要求30-36
  • 5.1 新理论的出现30-31
  • 5.1.1 新来源观30-31
  • 5.1.2 后保管模式31
  • 5.2 创新观念31-32
  • 5.2.1 发展观念31
  • 5.2.2 开放观念31-32
  • 5.2.3 文化观念32
  • 5.2.4 信息共享观念32
  • 5.3 根据具体地区情况具体实施,提倡发展模式的多样化32-33
  • 5.4 实质是拓展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其公共服务机制33-36
  • 5.4.1 做好资政工作33-34
  • 5.4.2 开展信息服务、市场服务工作34
  • 5.4.3 加大输出档案文化产品34-35
  • 5.4.4 开发档案馆的休闲利用活动35-36
  • 6 关于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36-48
  • 6.1 管理体制方面36-38
  • 6.1.1 档案局和档案馆职责分开,各司其职36
  • 6.1.2 调整档案局职能范围,增设现行文件管理职能36-37
  • 6.1.3 提倡管理形式多样化37-38
  • 6.1.4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档案馆工作中38
  • 6.2 馆藏资源方面38-41
  • 6.2.1 严格贯彻国家档案局第9号令和第10号令38-39
  • 6.2.2 结合社会热点做好相关档案收集39
  • 6.2.3 积极参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工作39-40
  • 6.2.4 加强与博物馆、图书馆等相关机构的信息传递和互动交流40-41
  • 6.2.5 整合档案资源41
  • 6.3 文化建设方面41-43
  • 6.3.1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41-42
  • 6.3.2 开展历史文化研究42
  • 6.3.3 开展档案馆自身文化建设42-43
  • 6.4 法制建设方面43-45
  • 6.4.1 依法治档43
  • 6.4.2 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要与时俱进43-44
  • 6.4.3 成立公共档案馆协会提供行业保障44-45
  • 6.5 人力资源方面45-48
  • 6.5.1 引进高素质、多方面专业人才45
  • 6.5.2 提高馆内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45-46
  • 6.5.3 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46-47
  • 6.5.4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47-48
  • 7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文清;;公共档案馆的馆藏资源体系建设[J];档案管理;2007年03期

2 周璐;张攀;;浅论公共档案馆的建设[J];档案管理;2009年05期

3 杨明萍;;档案工作现代化与档案人才队伍建设[J];档案与建设;2009年12期

4 钦娟;王伟国;;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档案馆公共服务改革的启示[J];档案天地;2008年10期

5 冯惠玲;开放:公共档案馆的发展之路[J];档案学通讯;2004年04期

6 曹航;;对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再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9年01期

7 马仁杰;张浩;;关于完善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档案学通讯;2009年06期

8 黄霄羽;;国外档案利用服务社会化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特点[J];档案学通讯;2010年06期

9 李国庆;;对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理性思考[J];档案学研究;2007年01期

10 曹航;杨智勇;;档案资源整合:现状、困难与推进策略[J];档案学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保锋;[N];中国档案报;2009年

2 记者 杜恒琪;[N];中国档案报;2009年

3 于晓庆 卜承志;[N];中国档案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辉娟;关于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洲;中美公共档案馆建设实践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18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118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c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