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我国人民陪审员遴选制度之完善

发布时间:2017-10-31 03:10

  本文关键词:我国人民陪审员遴选制度之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陪审员遴选制度 理论价值 制度现状 完善措施


【摘要】:人民陪审员的遴选制度是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行使审判权利的基础。遴选制度运行的程度直接影响到陪审员作为公民代表行使民主权利的程度。所以,对陪审员遴选制度的完善是我国司法民主化改革的前提。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功能在于实现司法的民主化。而科学合理的陪审员遴选制度则是实现这种民主性的关键所在。只有合理的限定人民陪审员的任职资格,科学地设计人民陪审员的遴选程序,才能保证大部分公民能参与到司法审判的程序中来。人民陪审员遴选制度,它的存在既有政治价值,又有司法价值。政治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民主价值;二、人权保障价值。政治价值体现在民主与人权保障方面;司法价值体现在司法公正上,包括有利于实现司法实体公正和司法程序公正。 但是,从目前我国的人民陪审员遴选制度的实施现状来看,存在着阻碍该制度功能发挥的障碍。所以,我们应立足于当下我国国情,从现实出发,在借鉴国外法治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前提下,对现有的遴选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一、确立陪审制度的宪法地位;二、取消陪审员任职资格的限制;三、严格规范遴选程序;四、合理安排专家参与审判;五、建立人民陪审员奖励和惩罚机制。
【关键词】:陪审员遴选制度 理论价值 制度现状 完善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前言9-10
  • 第一章 人民陪审制度之功能与价值10-18
  • 1.1 陪审制度的源流10
  • 1.2 我国人民陪审制的发展10-11
  • 1.3 陪审制度的理论解析11-14
  • 1.3.1 陪审制度的特点11-12
  • 1.3.2 陪审制度的类型12-13
  • 1.3.3 陪审制度的价值和功能13-14
  • 1.4 人民陪审员遴选制度的理论价值14-18
  • 1.4.1 政治价值14-15
  • 1.4.2 司法价值15-18
  • 第二章 当前我国人民陪审员遴选制度的现状及问题18-24
  • 2.1 我国陪审制度的现状及遴选制度的立法现状18-19
  • 2.1.1 陪审制度的现状18-19
  • 2.1.2 人民陪审员遴选制度的立法现状19
  • 2.2 遴选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9-24
  • 2.2.1 学历门槛过高19-20
  • 2.2.2 我国现任遴选程序不严格20-22
  • 2.2.3 遴选专家陪审员程序混乱22
  • 2.2.4 公民参与陪审的积极性不高22-24
  • 第三章 遴选制度的完善措施24-31
  • 3.1 理论界的存废之争及理性评析24-25
  • 3.1.1 废除论24
  • 3.1.2 支持论24-25
  • 3.2 改革的指导原则25-26
  • 3.3 完善的措施26-31
  • 3.3.1 确立陪审制度的宪法地位26
  • 3.3.2 取消陪审员任职资格的限制26-27
  • 3.3.3 严格规范遴选程序27-28
  • 3.3.4 合理安排专家参与审判28-29
  • 3.3.5 建立人民陪审员奖励和惩罚机制29-31
  • 结语31-32
  • 参考文献32-35
  • 致谢35-3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霞;张晓红;;浅谈我国的陪审制度[J];研究生法学;2004年02期

2 高一飞;;陪审制度的价值取向[J];检察风云;2006年17期

3 宋新立;实行军人陪审制度中的问题与探讨[J];法学论坛;1987年04期

4 高一飞;;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陪审制[J];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13期

5 陈江华;;人民陪审员“法官化”倾向质疑[J];学术界;2011年03期

6 杨岩;;中美陪审制度中陪审员机制比较研究——兼议我国人民陪审员机制之完善[J];潍坊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何兵;一位人民陪审员的经历[J];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14期

8 王春艳;;我国陪审员零陪审现象解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赵培显;;香港与大陆陪审制度比较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程敦怀;;人民陪审员岂能聘任[J];楚天主人;200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辉;;人民陪审员应走向“平民化”——基于对陪审制度的价值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建强;杨爱民;;理论、文本与现实的平衡——论人民陪审员制度功能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汤维建;;应当制定我国的《人民陪审员法》[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淑娟;解成;;关于人民陪审制度的几点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5 张宁;;基层法院陪审员有效参审的实证研究——从微观运行契合性的角度[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蔚;;嵌入冲突视角的人民陪审制度——以基层法院的实践探微与本土化路径为研究样本[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妍;;军人陪审员制度的实践现状和价值分析——多维视角检视军人陪审员的角色定位[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小蓓;张庆;;论司法为民思想下的人民陪审制度的意义——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有感[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9 王刘全;;由功能和作用谈我国陪审制度的缺陷和完善[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王庆新;刘达文;娄必县;;从身份出发:人民陪审员制度民主价值的表达与实践——以某中级法院辖区陪审员为样本[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区鸿雁;兼容并蓄 与时俱进[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田成有;善待不穿法袍的人民陪审员[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薛东兵;人民陪审员与职业法官职责之差异[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杨涛;人民陪审员该由谁来遴选和管理[N];检察日报;2004年

5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林杰;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死刑案件制度[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邱建平;代表建议回放[N];闽东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梁国雄;秦州区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作用[N];天水日报;2010年

8 谢晴 黄莉;天宁“四个到位”推进陪审工作[N];江苏法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余建华 孟焕良 本报通讯员 王蓓;考核不怕“细”[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记者 郑良;漳州:对涉台案件,选台胞当人民陪审员[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蓉;陪审团审判机理与实效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吴迪莱;司法和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3 翁静晶;论中国死者名誉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吕洪民;中国陪审制度的困境与重生[D];吉林大学;2011年

5 施鹏鹏;陪审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杨安军;陪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曹永军;陪审制度变革的历史成因[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晴辉;中国陪审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钟莉;价值·规则·实践[D];中山大学;2008年

10 刘景辉;论司法民主[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艽峪;我国人民陪审员遴选制度之完善[D];广西大学;2013年

2 舒蓉;人民陪审员遴选制度的调查与思考[D];苏州大学;2012年

3 屠锦超;论人民陪审员调解功能的发挥与控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4 唐正旭;现实逻辑与政治本色[D];湘潭大学;2010年

5 许静;论人民陪审员参与死刑案件审理制度[D];山东大学;2012年

6 高晔;美国陪审团制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之比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黄冰莲;论我国人民陪审员管理机制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傅海军;当代中国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罗勤;关于人民陪审制度的再思考[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岳喜欢;陪审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20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120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9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